「感想」カテゴリーのアーカイブ

食物的非食用性

Posted: 2011年12月28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Yasaikao131kb

 

 

夏

「夏」
1573年 ジュゼッペ・アルチンボルド[イタリア 1527頃-1593]作

春夏秋冬の4枚からなる連作「四季」の中の1枚。夏野菜で顔が描かれている。http://usaminoblog.blog9.fc2.com/blog-entry-6.html

 

宝船の起源に関して。
室町時代の庶民文化から生まれたのだそうです。
野菜を積むようになったのは、江戸時代頃とのこと。

 

江戸東京野菜 物語篇江戸東京野菜 図鑑篇

 

长亭外, 古道边

Posted: 2011年9月17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J.P.奥德韦曲
李 叔 同词

最近

Posted: 2011年8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最近老是做过去的情景的梦。上学的情景,过年回老家的情景,在家里的情景。这边的事情又没有进展,少年时的冲动已平淡,是老了,更多的回首往事,彺人,和想念故乡亲人了。

大和抚子yamato nadeshiko

Posted: 2011年7月29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华侨报上介绍了这次感动日本的女足。

名叫抚子是一种草,此名用来形容女性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日本女足所属俱乐部贫穷,队员每个月工资10万日元,且没有经费只能晚上训练,另外队员白天还要打工赚钱糊口。

10万日元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工资的三分之二,其待遇确实不好,更不敢和我国运动健儿比较了。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励志故事,有莫大的梦想才能坚持下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Posted: 2010年5月31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国家,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突然想到今天是儿童节,突然想到这首曾经的流行歌曲,大家共同缅怀

为什么要学历史–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解释

Posted: 2010年2月28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日本将其使用中学教科书中和周边国家相关部分翻译成中文和韩文公布http://www.je-kaleidoscope.jp/chinese/pdf/shimz4cn.pdf

就内容看,从日本国家利益和立场出发,当然与我们所知历史不同。
先不纠结于动机和内容,但在方法论上不像我们那么惯于使用空话,套话,大话。例如其开头一段在为中学生讲为什么学历史时有如下说明,简洁,实际,便于理解:
为什么要学历史
‧ 祖先的历史
也许有不少人会认为学历史是为了「知道」过去。也不全然。不如说学历史是为了了解以
前的人如何思考,并在当中明白先人的想法、问题,最后如何克服困难。也就是说学习过
去的人是如何走过来的。
接下来要学的正是日本的历史。换句话说,也就是和各位有血缘关系,各位的先祖、前人
的历史。从你的两位父母开始,加上四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再追溯到更上面的世代,
祖先的人数也随著陪增,由此可以知道,曾经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是坐在教室中各位的共
通祖先。日本历史中的不管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我们的先祖共同活过的历史。
‧ 日本文明的传统
世界不论任何国家都有其国家固有的历史,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国土自古以来便培育了文
明,并且发展为独自的传统。在古代,日本谦虚地向在中国出现的文明学习,同时在不迷
失自己的传统之下,建立自立的国家。一步一步地走过历史。只要好好观察流传至今的文
化及历史遗产便可以知道。
在欧美列强想要侵吞东亚的近代,日本活用自国的传统,找出了与西欧文明调和之路,
并且致力于建设近代国家及维持国家的独立,然而也曾和诸国有过充满紧张及摩擦的严酷
历史。经过我们先祖不断地努力,才有今日世上最安全富裕的日本。
‧ 设身处地的想像
在学习历史时,重要的是明白先人在各时代所遭遇的问题,同时设身处地的想像。这样一
来,历史的事件就不会只是零零碎碎等要死背的事项而已。背后的愿望、隐藏的动机、事
实和事实的关连便可以跟著看出来,对历史深层的探索不但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也可以
接触到不同而多样的看法。
学习历史,就是和继往开来的先人们互相对话。

钢笔速写–纸上谈兵拜年版

Posted: 2010年2月11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不动这东西好几年了,因为有些事情,又重新翻起过去的线索,从网上找到很久前ZL那里听来的A teacher的经典速写教程,还翻到了曾经的匠人无寓,李大为等人的作品,言论,视频。ABBS上仍有和我们那个时候一样的热血年轻人,像小时候踌躇满志要利用寒暑假苦练书法一样要练速写,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又是坚持不下来,留下的是苦闷和青涩的回忆,年轻真好。现在的孩子们不同的是每天都有上传及评价,很互动。现在上海某大手设计院的硕士时舍友S君不知道是否仍坚持在每天速写。

感叹完毕将几天2个多小时的网上观摩总结一下,给各位还年轻以及不年轻的兄弟姐妹们,全当作礼份,拜个早年:
1. 建筑设计是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不一定要非常正式情况下才能创作。
2.速写的修炼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线条开始,放松自然的熟练画直线和斜线,持续练3天,然后练线的动态均衡条件下无意识的构成构图,持续练一辈子,某些构图还会发展成方案。
3.速写有明确目的性。主要表达对对象物体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构图,视觉中心,结构,形态构成等。
4.不临摹别人作品,直接写生,不一定是建筑,生活中物品。写生可照片,也可效果图。不要像,不要色准,不要针管笔排线,白费时间。
5.马克笔由浅到深,可叠加,先黑白灰,最后点色。
网上原版真刀真枪教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NTE1MzI4.html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过火

Posted: 2009年11月17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在与A同学谈话时,偶遇B同学,一起谈话的过程中对表达了对B同学的不爽,一直面子上都还过得去今天却当面恶语相向,而B同学则保持一贯的不温不火和巧言善辩,而不针锋相对。令一时说不出啥的自己的怒气也只能转化成内伤,自己消化了。

暂且想要分析的是B君为何会惹得自己反感呢。
首先B君的特点是学习刻苦,努力上进,非常注意与老师保持好关系,对人友好。在讲座报告会等总会积极提问,表达自己。与人交流中也常谈自己的最近获得某某成就呀,老师给了何种优待。各种场合下注意积极表现自己的存在,思维灵活,努力争取各种权利和利益。
这样看来,没有什么问题啊,积极上进大好青年么?到底是什么地方会让自己反感。
现在的想法是作为个人行为来说这样似乎无可厚非,但在与人交往或者在一个集体组织中,这样太注重自己会导致对集体成员公共利益侵占吧,最为公平合理的方法是按照贡献大小分享所有权利和利益,当一个个体主要目标不是在做共同的事情而是如何提升自己,可能就会破坏了这种公平的环境,引起周围的不满。
那么说,我只做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总可吧?但个人在这个社会不可能与世隔绝,总是位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中。总会牵扯很多利害关系。太强调,太顾自己了无形中都会损害他人利益,因此会让我这样的意识到的人觉得反感。
但是,像B同学这样的人,其实也是人才,有很强的欲望作为动力,做事情也非常努力。所欠缺的可能只是一点儿,得道了就能修成正果。形象比喻一下更好说明白,就像《我的士兵我的团》中的成才,最后一集,头儿告诉大家自己年轻的时候最像的就是成才,暗示了升华后的成才是最有潜力的人。这样的人在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之后,明白了一个人总是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而存在后,就能飞跃,释放所有潜力,达到最高。

教师节快乐

Posted: 2009年9月11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今天是教师节,祝我认识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不用说老师包括了从六岁上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接触过的所有老师,男的,女的,正式的,临时的,中国的,外国的,算起来没有100也有50了。另外还包括和我同时代现在并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同学们,也有快20号人马了。教育是国家的兴旺之基本,而你们从事这样的职业,就担负起了民族兴亡的未来,要做好教师,肯定会想到这一点,然后肯定会觉得压力很大。作为还是学生的人,更要说一句,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节日快乐!
最近《人》剧看多了,说话老有些历史沉重感,哈哈。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虽然,这个教师节的诞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承认,1939年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也作为教师节。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逐渐销声匿迹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讲座连台之听讲座

Posted: 2009年7月18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7月14日,世田谷区役所,16-18日东大听两个4场讲座。
 
有个笑话是说从前有个村子里,有个地主乡绅家里有钱十里八乡的很出名,大家都以和他攀交情说话为荣。村里有个叫花子,每天靠讨饭生活,有一天突然兴冲冲的告诉村里人,他在地主府上和地主说话了,周围人都非常惊讶,并小羡慕,直到围着一群人追问他和地主如何能说上话,说啥了。叫花子很自豪,骄傲的告诉大家,他去地主家府上 要饭,地主说了一声“滚”。周围人。。。。
估计看了这个冷笑话估计没有笑的人居多,为何会讲这个笑话,还是要回到题目,7月14日的讲座谈起,话说经过转车N次到达会场,偶遇研究室去年毕业的N君,他已经在这里当了小公务员,聊了两句内急,问明了地方就赶去厕所,撒尿的时候看到旁边人的。。。后吓一跳,是旁边人的发型!竟然留着西瓜太郎式的发型,窃以为只有太郎和安藤会留这样的发型,唉,这年头fans都很专业呀。洗手的时候无意抬头看面前的镜子,那个太郎也虚虚完了过来洗手了,可是那张脸竟然真的是安藤。鄙人就突然很紧张眼睛放大,以至于安藤似乎也感到,犹豫了一下,似乎怕我会骚扰他吧,但还是没有说什么,在我旁边的水龙头洗手了。我用余光注意到他洗了3下手,并漱口了两次,而主要思想则在考虑要不要当场认出他,表达一下仰慕之情。内心疯狂斗争了一把后,貌似从容的当作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的走出去,走过休息区的时候听到旁边工作人员电话说“安藤先生想坐新干线回大阪。。。”。于是仍装作平静的回去坐在位置上,赶紧在笔记本上记载了刚才的遭遇,貌似安然的听完讲座。其实是忍着强烈的想要喊出来,“我和安藤见过面了,最近的距离只有30cm!!(也就是小便斗净距)”晚上回家路上就想起了先前这个笑话,哈哈,咱真像那个穷人啊。以前还一直是不自觉的当了好多次呢。当时和还在东大的Z聊天时,说起面对这些牛人时还不解他为何那么平静的表现。而又经历昨天讲座后的恳亲会上,伊东丰雄站在距我半米的位置和旁边人聊天,我似乎领会到Z的意味了。而今天听完讲座,当我和普林斯顿建筑学院院长并肩撒尿时,终于释怀了,放下了穷人的心态,也就是不再疯狂兴奋了,稍微可以克制。出门时,清华的徐卫国老师就走在我前面,看着他的后脑勺,俺也是很沉静的说。
 
补充些概要:
会议背景是2004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公布的UNESCO/UIA建筑教育宪章,为了探索应对全球化,统一交流平台建立而进行的日本建筑教育改进和建筑士法修正的方向。
持续三天的会议共有1个开幕演讲和4个讨论版块。官方详细日程介绍见
 
 
以下简单总结一下听到的内容,因为是日语和英语交叉进行,两种语言都不擅长,所听到的内容有限,很是对不住诸位看官。
1.伊东丰雄开幕演讲。提出了当代设计的3个问题:设计者与利用者的乖离,思想与实践的乖离和建筑与环境的乖离。然后用自己的设计来解释其具体内容。列举了仙台媒体中心,一个河畔会所,一丛散装蘑菇一样的建筑(名字没有记住),表参道tods和台中大都会歌剧院。首先提出了当代建筑的原则由计算机技术来建立。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总结了3点:设计是simulation(模拟),设计进程与施工进程一体化,新几何学使建筑接近自然。建筑的过程是调查,计划,设计,施工,使用。设计则是模型,软件模拟,调整设计的过程,其中模拟和调整设计可能会多次反复进行直到达到满意效果。而各位如果注意一下伊东的建筑就会发现,其新奇的形态都有很严谨的结构逻辑在里面,形态不仅仅是造型而真正是结构的反应,例如仙台媒体中心的大大小小的桶装通道使整个建筑没有一根立柱,表参道tods内部也没用一颗柱子。在台中大都会歌剧院中整个设计是通过电子文件和模型以及大量细部节点提出给施工方的,因为形态变化太复杂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图纸。在伊东成功的背后,他自己也不止一次提到和结构设计师佐佐木的合作。
 
开幕后有一个简单的party,有传统打鼓表演,东大的男男女女穿着浴衣(夏天和服)充当服务员,准备了水果,冰渣机,和烤肠等食物。人们可以一边吃一边看来自10多个国家建筑院校的展板。之后第二天三场,第三天1场讲演,每场集中5-6个建筑系主任,首先每人10分钟介绍自己学校,然后就设定的主题围绕全球化形式下的建筑教育进行讨论,讨论实际上都说着说着有些跑题了,其中也不乏很激烈的争论。但总体看来则通过举办方的有意识引导,基本上对全球化下建筑教育的国际化和地区国家特征有了一些共识。一下简单记述每场情况。
2-3.社会变化与教育。当天的第一场,直接继承前一天的伊东的报告,大家围绕了电脑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这个话题竟然持续了两场讨论,可见是当代全球建筑教育都关注的问题。
各人的发言整体上看分为当前电脑应用在建筑设计中3种情况,欧美走的较为考前,中国,韩国等国家跟进,日本比较观望。另外还有较为实在的印度一院长提出世界很多建筑现象没有反应到建筑教育中,关注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应研究手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中应用,言下之意连有地方住都困难还搞电脑。具体因为语言水平仅记住了几个人的观点,徐院长说中国在经历了近20年的电脑设计实践后最大的问题是过多关注电脑在形态设计方面应用,以清华教育为例,现在注重以逻辑为起点,进行设计,从结构形式和材料特征为出发点进行形式设计。难波院长说日本建筑设计最大特点是做模型,从做的过程来看设计,山本理县补充说电脑做图仅仅靠图的缩放没有尺度感,模型则不一样,1:100和1:20的模型细节的量完全不同,产生出尺度感。电脑设计是新事物,日本可以观望5-10年看看。
除此之外中国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说山寨(fake)现象,对此也是意见不一,也有耶鲁的系主任提出某种程度上copy很重要,是对全球化的复习。
4.建筑与社会关系。几个系主任介绍中,早稻田的土谷和东大的畏介绍自己大学的教学特点比较清楚,和前面的部分整体来看基本上将日本的建筑教育特征讲解的非常清楚,在第三天大会总结中,难波也进行精彩的总结。基于上午和下午第一节大家过于集中于电脑的讨论,和两位系主任针对copy的激烈争论而导致议题过于偏狭,下午第二节的主持人,东北大学的小野显然加强了场面控制,通过提问,自由回答,总结,再提问的方式控制了下午第二场讨论的走向。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建筑在当代社会变化中是否是政治的艺术,未来的发展是否更大众更低廉,应更加现实适应和忍耐外界变化,反例则有提出建筑教育是否要现实的同时要梦游。建筑教育要推向社会,与一般人相连等等。但与前面一样,讨论却没有明确答案。
5.总结。整体是由前面3个板块的主持人汇报讨论成果,主持人对在座的几位每人提问,尽管试图总结出些有建设性成果,也主要是形成了以下几点:
1.日本建筑教育特色,4年本科,前1.5年一般教育,不接触专业知识。后2.5年,工学知识学习。硕士2年,老师的建筑事务所接触实际学习。整体上4.5年教育,与UIA提出的最基本需要5年专业教育不符,如何满足是以后的问题。设计方法教育中注重实体模型,从做中学习,对于电脑设计如何发展也是问题。
2.UIA提出的建筑教育宪章旨在建立一个开放并可以随时修正的标准,而也有认为建筑教育没有统一的全球标准才是全球化的体现。
3.美国的建筑教育比较关注环境问题,学校是培养思考的地方,不能直接培养专家,理论与现实的差别很大,教育的大学毕业直接胜任工作不是目标。
4.每个学校建筑教育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并时刻加强。
5。具体问题提到很多,解决方法没有,相反,争议很大正好说明建筑的自身能量巨大,大家应该相信只要去做就能找到答案。
最后本板块的主持人塚本由晴提出了期待会后有书籍出版,期待此net-work能继续,期待2.3年后问题有新的进展。
 
但客观上说这次会议主要是达到了大家聚在一起碰碰头,了解了一下情况,距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很遥远,是一场奢侈的全球性的主要建筑系的峰会,传达了大家联合起来解决全球化情况下建筑教育的问题的信息,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同时非常重要的非洲和南美洲学校的缺席,也是本次大会的遗留的问题。
 
开幕式 东大1号馆2楼建筑学专业教室
 
东大安田讲堂,第二天会议的会场
 
1号馆3楼各个院校展板
 
 
最后一天的会场,东大福武报告厅
安藤设计的福武报告厅,地上2层,地下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