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2010 のアーカイブ

碨yanwu見学

Posted: 2010年6月30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yanwu

出过一本他独自视角写成的建筑史小书,古代到现在

另,看过的,为小朋友写的《素材的实验》

 

前言

混凝土可怕

原因1,太坚固,强过头了。

原因2,可以自由任意装饰,欺骗性强。

原因3,满大街都是,太多

原因4,使用时模板也耗费木材。

所以要用不同材料,不止考虑,还要尝试

 

提到的材料

和纸

塑料

形状记忆合金

玻璃

后记提到,本书想要说素材是哲学,自己选择的哲学,选择重要。但,大学建筑科不会教,仅教授平面布置和形体:住宅如何布置,美术馆如何布置等。但之前要决定的是使用什么样的素材。大家都顺理成章选择了混凝土哲学。因为最省心。本书就是从对此的疑问出发,仅向说明哲学的选择是自由的。

 

评论by铃木明

从三个小猪的故事得到的教训不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最好而是领悟到了家用什么材料,为了什么目的,需要应对什么样的环境等问题在建造之前必须思考清楚。而碨就是这样的,可称为测策略家的建筑家。在设计之前替业主对材料,构造和价格以及周边环境研究,冷静分析后设计。其小时侯家人爱好就是改建房屋,长去东京看流行的建筑,回去改造。大学学习最新建筑设计,研究生去Sahara聚落调查。毕业进入建设会社,独立前去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美国职业建筑师经验,以作访谈出书为借口去人家事务所,调查建筑家是如何考虑问题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想法的。回日本出了一本《10宅论》,就有人看着书找他做设计了。从小的家通过试行错误的方法与工匠一起研究材料和工法。 不喜欢伪自然的东西,即便是人工材料也彻底的纯正的使用,主人不得不面对这种材料,在这个时候,真正的居住产生,不仅仅追求美丽。这样的碨,会对三只小猪推荐什么样的房子呢?

建筑相关词的意

Posted: 2010年6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博士随想
建筑史在研究初期(似乎现在也是)主要关注的是样式史,在欧洲咋样不知道,在日本,建筑史研究开始的最初20年左右逐渐完成大框架。后来的人主要是修修补补。样式变迁的研究原来很大程度和考古学研究是相通?一个日本考古学发展史的小小文,提到建筑家的小林行熊对考古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说到小林认为样式是基于一个时代,地区的规范形成。并引用到建筑。讲述了建筑史的style 和. type定义。
type是建筑不变的几种基本类型。是关注其关系构成,对同时性的捕捉。
style是关注人们生活变化对应的建筑样式变化,对通时性的捕捉。
对style的发展变化的研究19世纪以来德国美术史家们在进行,寻求导出对支撑样式的被称为时代精神和民族性的非个人审美意识而是一般化文化样式。
对这些论调,以前只是有感性认识,觉得应该是这样,大家都这么说,但从没有追究其理论背景。
同时,是否这就是建筑类型学之类的基础?
回应题目,其实想说明治时期中村达太郎出过一本《日本建筑词汇》,中谷做了评论,http://www.nakatani-seminar.org/nakatanipersonaldata/nakamuraessay/kiretsunohozon.html在明治的风口浪尖,江户以来传统木工术语流传和西方近代建筑词汇冲击交杂的时期,出的书。感兴趣的是中谷介绍其卷末对语源的考证。日本字是怎么从中国字转化过来的,特别是建筑相关的。07年回国,去山西路上汤老师曾问过类似问题,当时啥都不知,仅觉得有意思。看来建筑相关的词,有很多东西值得好好考虑。
中谷对其研究的日本文字字源进行了大体分类,大家参考
(天)文字の部
(一)古人が支那字の意味を取り違えたるもの
(二)古人が支那字を書き誤りてそれが自然に日本字となりたるもの
(三)是非とも改めたき誤謬
(四)当字
(五)支那にて動詞に用いる字を我国にては名詞となすもの
(六)支那におけるよりは広き意義を有するもの
(七)日本字
(地)言葉の部
(八)誤謬の言葉
(九)文法上誤謬の如くに思わるる言葉
(一〇)疑わしき言葉
(一一)原意を失くしたるもの
(一二)言葉の変遷

中国与日本近代以前的建築交流

Posted: 2010年6月12日 カテゴリー: 博士随想
比较模式化的说法是:asuka飞鸟时代传入南北朝样式,nara奈良时代传入唐式,随着heian平安后期遣唐使废止,与大陆交通终止而使前两种样式的第一次日本化时代,产生了wa和样。kamakura镰仓时代与中国再次交通,新样式tenjikuyo天竺样(又称大佛样,被认为是福建沿海一带宋明间的一种地方做法,据说田中淡在京都大学退职讲座中提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具有重叠性,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呈线性发展,而大佛样是福建工匠在日本建造寺庙时候和当地工匠共同创造的)和karayo唐样(宋代的官式做法)传入日本,江户锁国政策后新样式与老样式折中即第2次日本化时期。(天沼俊一《日本建筑史》及各个时期版本的日本建筑史图集等)。

之后就是形成了日本固有特色,到明治以后又和各个时期的西方古典样式,大正以后西方近代样式进行折中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日本建筑状态。

但江户锁国也仍保持和荷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学术界流行的是兰学和儒学,朱舜水在当时很有名气。幕府也修建了很多孔庙圣堂(例如于茶水车站附近的伊东忠太设计再建的汤岛圣堂,在江户时期就很有规模)。但,学界基本上是说,中国来的样式在江户时期200多年里基本上就没有影响日本了。
要看的现象是,日本研究者常说在桃山时代之前日本没有高层楼阁建筑,安土城天守阁是第一个。建成3年即毁于兵灾,但在描述其形象时记录有其八角阁楼,柱子朱漆遍布盘龙。德川家庙东照宫以丰富的木雕和鲜艳的油漆色彩而出名。很多地方的神社也是如此,这些富于装饰的表现,很容易联想到中国明清建筑。但很少有人说与中国影响的关系,主要问题可能是
1.与繁杂的近世相比,与古代建筑样式特征比较明确,研究性强。
2.中国明清建筑的特点,横跨很长时间与广大地域,差异性很大,对于其特点是什么中国本身自己也没有研究明白。
3.日本在建筑史研究初期主要关注古代,当开始研究近世时候,社会进入了帝国时期,极力宣扬日本特征,皇国正统,主观上也倾向于确定自己独特地位。而战后很长时间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建筑研究。
因此,明清建筑对日本的影响有无或者多少,期待大家的解明。
以上,个人意淫而已,半数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参考:
 
网上个人天守爱好者研究家的论述,供参考
http://castles.noblog.net/blog/index.html
 
其中有一段是:
城の再発見!信長が安土山を「始皇帝の阿房宮」に見立てたのは…

御茶水的故事

Posted: 2010年6月11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御茶水车站,江户城的外濠边上,神田川将武藏野台地末段切割,形成高台深渠,从御茶水桥看不远处的秋叶原,据说也是东京10景之一。车站巧妙利用高差镶入河畔,等车时也能看到河边树木和护城河水,俨然一幕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
偶然得知,1915年时要比现在还好的环境,建设车站已经破坏了很多。

雜記 : 名勝舊蹟の破壊

1915年 建築雑誌 > 30(356)

FIFA 2010

Posted: 2010年6月10日 カテゴリー: 娱乐
World Cup

今天开幕,引用google图片祝贺一下。
之后过去了10多天—–
 
在一夜的大风之后发现斗牛士收割了郁金香,捧回大力神
趁晚上吃饭时间看了开幕式,趁早上刷牙时间看了决赛加时赛和发奖杯。这届世界杯也算有始有终了,做了个伪球迷,坚持某位在杭州的妈妈同学曾说,将非专业进行到底。
另,web友人上传的两张照片,巴西利卡教堂内部的蜘蛛网状装置和扭曲发散生长的陶瓷艺术,以中国文化背景来看西方文明,以大众文化来看高雅艺术,可以解读为欧洲盘丝洞和中国(陶瓷)潘多拉,也别有些意思。
Ps:更正一下,应该是美杜莎,满头长蛇的那位
 

最近的近世城郭研究

Posted: 2010年6月9日 カテゴリー: 博士随想
日本的近世城郭从明治初期逐渐退出政治与军事的使用,对其的研究在昭和10年代开始,经历二战间歇,在战后60年代达到了一个顶点,研究方面学界与民间大量囊括所有城郭的全书式刊物集中出版,实际方面,随着经济黄金时代到来,各地混凝土复原与模拟天守阁各地大量建设,达到了最高潮。

持续到70年代末开始降温,研究转向城郭相关的御殿与武家住宅等,以及早期天守的基于史料和考古的复原。期间复原建设秉承谨慎和木造原则缓慢进行。
2007年前后,大河剧持续上演近世背景巨作,民间战国热再起,对近世的关注再次复兴。昭和初期复原的大阪城等经过了70年,成为了登录文化财建筑,代表着对明治初期以近代洋风砖造建筑为主的研究对象以外,对此类特殊的复原建筑的态度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对明治以后近世城郭的发展野中胜利从存成废城令到城址开催展览活动到最近对城址模拟天守的建设的历史经历进行了还原与研究。铃木博之对复原天守的隐含的日本近代复原思想进行了分析。韩国人许旺佑在整理了韩国城郭保护的现状后,2009 年对日本近世城郭文化财保护的历史进行追述与总结。并在学界引起了争论,刊登在本年5月份学会论文集中。
以上种种情况似乎反映了对近世城郭的近代以后的史的研究,从建筑史,都市史,建筑论,文化财保护等方面,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热点。而本人则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至今仍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