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010 のアーカイブ

平成の大合併が終了、市町村数半減1727に 

3月31日14時43分配信 読売新聞


1999年度に始まった「平成の大合併」は31日、新潟県長岡市、長野県松本市、長崎県佐世保市がいずれも編入合併で新市としてスタートし、終結する。

 合併特例法が26日に改正されており、今後は、自治体の自主的な合併を促す。総務省によると、99年3月に3232あった市町村は、1727にほぼ半減した。

 合併で首長ら三役と議員が約2万1000人減り、年1200億円の支出が削減された。職員の削減や施設の統廃合などにより、経費削減効果は10年後、年間1兆8000億円に達すると試算している。

 合併が最も進んだのは長崎県で、79市町村から21となり、村はなくなった。次いで広島県が86市町村から23に、新潟県も112から30に大きく減り、いずれも減少率70%を超えた。

 一方、進まなかったのは、1市が減っただけの東京都と1町減の大阪府。神奈川県も4減で、大都市部で進まなかった。

 平成の大合併は、自治体の姿や住民の暮らしぶりを大きく変えた。

 31日に誕生した「新長岡市」は、新潟県中越地震で大きな被害があり財政危機となった川口町を編入合併。川口町は住民投票で、財政規模の大きい長岡市との合併を選び、隣接する小千谷市をまたぐ飛び地合併となった。

 長野県山口村は2005年に岐阜県中津川市と越県合併。文豪・島崎藤村の出身地として知られるが、多くの村民は生活圏となっていた岐阜県側への合併を支持した。山梨県上九一色村は南部と北部が2市町に「分村合併」した。

 岐阜県高山市は周辺町村の編入で、面積が香川県や大阪府を超え、日本一広い市になった。

 合併で誕生した和歌山県みなべ町はウメ生産量全国一に躍り出て、「梅酒特区」の認定を受けて町おこしを展開する。町うめ課の林秀行課長(54)は「名実ともに全国トップで、自信を持ってPRできる」と胸を張る。

 平成の大合併1号となった兵庫県篠山市は、合併で認められた特例債を約178億円発行し、市民センターや図書館などを次々に建て、財政難に陥った。借金返済にあえぐ市の財政担当者は「特例債発行の額が大きすぎた。今後も厳しい財政運営は避けられない」と話した。

 ◆合併特例法=地方自治体の行財政基盤の強化のため、国が1999年に改正し、合併特例債の発行などの財政上の優遇措置を2006年まで拡充した。市の人口要件を5万人から3万人に緩和することなどの期限は、10年3月末までとなっている。

我们不一定清楚的文物保护用语定义

Posted: 2010年3月31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史跡

文化財建築
修復
復原、復元
修理
復旧
保護
保存
活用
整備
指定
登録

时间碎片×(转载)

Posted: 2010年3月24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http://www.zxrs.net/show_2851.htm

过去,在许多沉闷无聊的时段,我们创造了许多方式来杀时间(kill time,阅读、娱乐、游戏……此后花样层出不穷,直到我们发现,它真的快被杀死啦,它被电脑、手机与各种数码产品撕成了碎片,而这就是我们需要适应的新世界——一个充满时间碎片的世界。

  如果让外星人来观察我,我会看起来像个陀螺。早晨我一边将面包塞入嘴巴一边查收邮件;如果等待地铁时我恰好没有带PSP,我会异常烦躁;在开会时我忙里偷闲地接电话;即使在写稿子时,我也会突然想起来要上一下我的Twitter;在我对开心网热情未减时,我还会惦记着去偷一下菜。

  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像陀螺,我身边有比我更像陀螺的——他的时间精确到秒,甚至连上开心网偷菜都要定上闹钟。  

我们的祖辈甚至是父辈的时间可不是这样。在早先的某些日子里,他们的时间按照上午、下午计算,而且不是小时。“有朋自远方来”是稀罕的喜事,他们可以闲聊一整个下午再对弈一整个晚上;他们也不厌烦戏曲中漫长的咿咿呀呀,对于漫长的一天而言,这种节奏刚刚好。

  所以时钟还真是个现代化的产物,它是个帮凶,把看似虚无且不断流淌的时间分成无数细碎的块儿,而主犯是我们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我们比古时更需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让我们总是等着车来,等着灯绿,等着到达一个目的地。另一方面,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例如MSN)的运用,使我们即使有大块儿的时间,也终究会被打碎。

不会停下的脚步

  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过这一点,不过预言得比较粗糙。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会变得更加快,变化也会加速。他没预言到技术的发展会将时间打得像镜子跌落后一样碎。

  他提醒我们这种情况会不断加剧。他说这样的过程只会被强化和加速而不可逆转。只要看看技术变革的过程,即可一目了然。技术变革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造阶段,即产生具有实际用途的创造性想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想法得到运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有社会上普及的阶段。当这个过程大功告成之后,这个循环倒转过来——随着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创新产生,也不断让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问题”。

  这一切现在显然已得到了印证,以手持设备举例再合适不过。当我们拥有手机并拿着它打电话、发短信时,我们觉得它已经再好不过。但Ceeker们认为一个好的手机应该能上网、能拍照,于是有了iPhone。尽管iPhone的功能令我们惊叹,但我们仍然希望更完美的产品,比方说可以在地铁上阅读、打游戏、看美剧。因此,亚马逊才会制造出Kindle,索尼才会制造出PSP。消费者果然是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要有可能随身携带的电脑,于是就有了iPhone。现在上帝只能神经兮兮地不停地看手机,看看老板是否push过来一封电邮。

  新一代将我们的时间打得更碎的技术叫做云计算。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亿计的信息。这会使得一些手持设备更加如影随形。

  这意味着我们以往只以发呆度过的时间都能被填充。想想我们在出租车上的时间。以往我们会看着两旁掠过的高楼发呆,或和司机师傅闲聊几句。但未来我们可能会抓紧这个时间在网络上买张新碟。或者,即使你主张你的自由意志,享受仅有的发呆时间,你身处的那个商圈的商家也会将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机短信上,婉转提醒你要不要云看一眼。

  这当然不是极致。在微软的宣传片中,未来,你的厨房桌面上会嵌入一个触摸型的电脑。你可能在做饭时问问电脑到底应该如何配料,当然它也会提示你,孩子的老师给了你一条新的信息当然也有可能是老板的一声怒吼——这种事儿放在以前,只有魔法师才能办到。

  我们的文化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已经不需要云对比京剧、歌剧和流行乐的差别了,我们可以看看小说。日本是个运用3G最为广泛的国家,现在,他们最流行的小说不是网络小说,而是手机小说。例如畅销手机小说,《空恋》,就是一个叫Momo的女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在手机上写100条短信而写成的,因此也更加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空恋》现在已经有2600多万的点击量、200多万的销售量。这种成功并不仅仅发生在Momo身上,过去5年,来自手机小说的盈利高达1亿美元。

无法适应碎片的心理

  当“黑莓”因为具有电邮推送功能而被很多美国公司当做工作手机之后,这个国家的人在争论一个很可爱的问题:要不要把“黑莓”带入卧室。

也许没那么可笑。很多人无法忍受将手机放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即使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尽管不断有文章告诉人们,手机放在卧室中会影响睡眠,或者辐射会伤害身体,但是能安心将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的人并不多。就仿佛这个小东西给我们下了符咒,让我们对它不离不弃。我们甘愿让它把我们大块的时间打破,即使睡眠时间也不例外。

  这只是一个例子。托夫勒预言:“百万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将在未来面临一种急剧的变动。”

如果将我们自己放在被观察的位置,可以发现,当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被电话或者MSN打断时,我们的大脑事实上是迅速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当大脑回到我们需要专注的事情上来时,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状态。因此,当电话或者信息频繁需要我们回应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也因此会变得焦虑和不安。

  除此之外,网络的随处可及使得我们随时处在一种获得信息的状态。没有人统计过我们比我们的上一辈或者祖先们多获取了多少信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状态给我们的大脑更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在下降就是个例证。

当然,很多学者也已经分析指出,在网络和现实之间不断切换带来身份认知的困惑。极端的例子是青春期少年会将游戏中的暴力当成现实而在现实中杀人。

  最糟糕的状况是,我们会成为一个工具的重要依赖者。我们面对这些细碎的时间失去了耐心,需要依靠PSP来排解我们焦急难耐的情绪。我们不知不觉就失去了那种“无事闲来看飞花”的心情,而且连拒绝依赖这些工具的念头都不会有。不知道康德会如何看我们这个时代,他可是总在说自由之意志。

  但无论何时,心灵之自主最为重要。想想小孩子,在玩的时候全神贯注,但在没什么可玩的时候,自己也能天马行空想象。这代表人所具有的两种力量——向外探索和向内自省的力量。

  我们不缺向外探索之能力,我们唯独缺乏一个人待着的能力。或者我们现在得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在地铁里宁愿梦游般地站着也不玩PSP,在工作的时候将MSNTwitter关上,等到看完书的这一章再接老板的电话(谁能做到)……这样,等到未来有技术将我们的时间像放入绞肉机那样搞得粉碎时,我们照样能悠然自得。

可以让乃少奋斗10年的工作经验(转载)

Posted: 2010年3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图书

ZZ,献给即将投身盖世活动[为祖国工作50年]的领导,并聊以自勉
 
第一:不要认为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内是可以原谅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是很自我的,不愿意被打扰,不愿意被push,不愿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谈,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照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的去
  
  关心别人,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这在学生时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时候这样的同学还跟“冷酷”“个性”这些字眼沾边,算作是褒义。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后,你要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你会很快变成鸡尾酒会上唯一没有人理睬的对象,或是很快因为压力而内分泌失调。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学生期所处的舒适区域,比别人更快的处理好业务、人际、舆论之间的关系,那就能很快的脱颖而出。
  
  在会议上,一个停留在心灵舒适区域的人会消极的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而敢于打破这个舒适区域的人,敢于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的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注意:永远不要等待别人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当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会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新来的同事不久就变成了自己的上司。而后者则大方客气的自我介绍,并了解对方和自己的关系。
  
  在聚会上,前者总是等待别人发言,并喜欢私下里评论对方的言语;如果这个桌子上没有人发言,那直到用餐结束,也没有人认识你。而后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饭的开始介绍和闲谈,这看起来很困难,有时候会有失面子,但往往你会发现,对方是多么希望能和你说几句话。
  
  以上只是很小的几个例子,但是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园中的“随意性”从身边赶走,尽早的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开始做好和这个社会交流的准备。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会……”;“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放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
  
  我十分痛恨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我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忘记。同样,以下这些言辞也会让人觉得厌恶至极:
  “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
  “好像他说……”
  
  一般是人都会这样说话的,因为这样第一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也不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好像什么事情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似的。说实话大学里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一个人要么是在课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课之后是混的。两个都没有带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级牛人,要么是神经病。所以,就因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园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校园也容易让人单纯。所以学生社团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现在
  
  回想起学校里做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挺卖力的,但工作了之后才开始感觉到什么是效率。
  
  当你进入了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之后,你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学校里养成的这种习惯。如果上级问你什么时候能实施你给他的承诺,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你没有回答,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当然,这样的回答往往在学校社团,学生会工作中是常见的)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只小老鼠刚刚出世不久,老鼠妈妈问小老鼠:你现在能看见了吗? 小老鼠说:能。 老鼠妈妈说:那你能看到那块红薯吗? 小老鼠说:是的。老鼠妈妈说:那是一块石头,这说明你不但还看不见东西,你连嗅觉都还没有。
  
  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一样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可能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几个:
  1.你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你应付上级。
  4.你不敢说真话。
  5.你喜欢逞能,答应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你不能独立工作。
  当你的上级在以上选项中怀疑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已经同时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弱点了。
  
  
  
  相反的看来,这样的回答,总是让上司恼火。
  第一,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只是起到了提醒你的作用。
  第二,他依然需要记住提醒你,因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已经落实了工作。
  第三,他不知道有多少你已经做了的事情中,都是这样没有落实的。(这点非常致命)    
  第四,往往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上司自己的计划不得不被耽搁或推迟或不能给出明朗的结束时间。
  
  所以———
  甲问:你什么时候能把要这个漏洞修好?
  乙说:我已经通知他们了,他们大概明天就会来修的。
  一天后
  甲问:维修公司什么时候回来,你找的是哪家维修公司?
  乙说:好像他们说安排不出人来,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下午就能过来。
  一天后
  甲问:漏洞怎么还没有修好?
  乙说:我晚点再问问他们。
  甲说:今天下午之前不解决,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第三:不要拖延工作
  
  很多人喜欢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先选择后者,然后在最后时间一次性赶工把考试要复习的东西突击完成。但是在工作中请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击”。又或者,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的时候,你的领导已经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往往我们总是想把事情从头到尾全部想好了,才开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举个例子: 我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想象了各种情况——-1,她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作业。2,她在做作业,她妈妈接的电话。3.她也很无聊,很想找人说话。4.她正在被父母训斥。 5.她正在想另外一个男孩。6.她父亲接电话。 7.她家正好来了什么亲戚,亲戚接了电话。 8.她接了电话,但父母就在身边,说话不方便。。。。。等等等等。我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想好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然后勇敢的拿起电话机,按下了那几个按钮。结果——-她不在家。
  
  所以,当你徘徊不前而手足无措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为害怕这个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或应付。工作的时候需要一种起码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么状况,我都能把它引导到我需要的那条线上去的。另外,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时间,如果不知道,就赶快求助,或想办法,苦恼和忧虑会给你更多的压力也会把剩下的时间蚕食殆尽。
  
  另外,警告一下:永远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级派的事情放一下,等这集《越狱》看完再说。—-90%的情况下,你会忘记,或者来不及,因为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象要更多的时间。说做就做,一直是很好的习惯。
  
  第四: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这点太重要了,往往当真正实施的人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计划完全等于鬼话。如果不亲自实践,做计划的人会早晚被实施的鄙视。永远需要提升自己的办实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谈。
  
  首先,如果你是做办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划和计划的。请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比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举办露天歌唱会。这会让执行的人觉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实验。没错,理论上,在任何地方都能举办歌唱会,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其次,和执行的人讨论你的安排。比如,新来的你的下属,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个很难和大家接触的角落,这可能比你什么都不安排更差。的确,理论上一个人要坐下来,需要的只是空间。但事实上远远不止那些。
  
  再次,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划进行。理论上这个会议会持续两个小时,但是,这是“不考虑在开场后的30分钟全场都在调试话筒”,或者“场下没有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的前提下的状态。 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到 "理论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 论文,ppt讲演,考试,辩论赛…… 这些校园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们如何完美的做好“纸上谈兵”的功夫。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象的弱。
  
  如果你是在学校的学生,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这些状况:
  1.学校要制作一套校服,由你去寻找供应商,砍价,至少有三家公司的报价。
  2.学校保安抓住一个学生偷窃,怎么处理?
  3.学校的一个很重要路段的路灯坏了,你能否让它三天内继续亮起来。
  4.食堂需要请一位专门烧清真菜的厨师,一周内到岗位。
  
  当你开始思考以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思路和“看过去两年这个公司的业绩趋向,做出一个下个季度的市场策划方案”要相差极大。你会发现后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没有人知道按照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会体会到不少的压力。因为你不处理好,结果就是明显的失败更大的问题就会相继发生。
  对了,这种感觉就是“工作”给你的感觉!这就是“工作”和“纸上谈兵”的差别!
   
  第五:不要让别人等你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别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等你。在大学中可能只是同寝室的人的几句半开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导致你的潜在合作伙伴的丢失。

  你在做一个工作的同时要知道别人的进度,而永远不要落后。这不像是在考试,你比别人做的慢,别人可以先交卷,你到时间了做不完你自己承受扣分。在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做完的考试,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阅读理解,有的人做的是完形填空,有的人做的是语法…… 然后大家做完了相互抄,这样,所有人都做完了。 如果大家都把各自的部分做完了,而你却还在没有做完,那么做得快的别人会开始做你的那部分题目,然后也是相互抄。慢慢地,大家会发现你的工作量完全可以由另外人来代替,整个团队中可以不需要你,这个时候,没有人从你这里得到试卷的答案,也没有人会给你他们的答案——–很不幸,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请一定记住这个例子。
   
  
  第六: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
  
  在大学里,往往做事粗枝大叶,看看差不多就行了。相反,在企业里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将简单的事情做到细节。一个慌忙寻找保险箱钥匙的动作就很有可能丧失你晋升财务主管的机会。
  
  公司的管理,其实需要的并不是把很难的事情做到90%—-比如,优化管理层的核心工作流程、改变公司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 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个简单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存放起来、在门卫设立一个外来人员的签到台、把会议室多余的椅子拿走、和电视台讲好下个礼拜三来公司做采访、把试用装送到客户手里、在生产的咖啡上加一个口子、给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 如果你能把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如实做到,那你才有开口升职的本钱。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于是就和自己说:我以后做管理吧!做管理?问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资产被偷窃了,所有员工士气低下,办公室杂乱无章,公司电梯又坏了,打印机没墨了,采购计划超支了,产品滞销了,客户迟到了……你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从小事开始做起吗?想好了这些再考虑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现得消极,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很显然,在学生时代,当做到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会pay200%的精力去创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务,我们便懒得理睬,最好能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琐而看似机械的,如果仅仅为此而表现的闷闷不乐,那么你会郁闷更久。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经为这个项目够烦恼了,你还想让他看到你的表情吗?
  
  学会喜欢自己的工作,并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学到些什么上去。如果现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么接下来你就是努力的寻找工作。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之类。
  想想以下职位,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工作不是在等你有很好的状态下让你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1.高速公路收费口的收费员:一天都是面对一个小窗口,把一张卡片送出去,这样要持续好几年。
  2.学校食堂厨师:永远在烧大排和鸡腿。烧一年。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还在孕育灵感,两个星期没吃早饭了。
  4.外科医生:刚刚睡着,马上叫我做一个3小时的手术。这样至少一周一次。
  5.门市部销售:产品不好卖,8点上班来就坐在店门口,一个人,坐到晚上6点,今天没有一个人来,和昨天一样。
  6.公交司机:我开车不用你指挥。这条线路我开了三年了。
  7.宠物商店店员:生意不好,还要一早就过来听着20条狗的叫声一整天,听一年。
  8.公司职员:晚上两点下班,第二天还要8点上班。关键是路上还要一小时。这样已经一个月了。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触了这个工作一个月或者才碰到没几个困难,这个时候抱怨的声音最大。
  千万不要想着去选择一个有趣的职业,因为没有那样的工作存在。没有哪一“种”行业是开心的,因为如果有,那所有人都去干那个了。最多试着问问自己本身的兴趣吧。self exploration。
  
  第八:绝对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仅寄托在公司培训上
  
  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相反,集体培训上学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 就像食堂烧大锅菜一样,总没有你最想吃的菜,因为这样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学生很看重所选的公司有没有培训,这说明,你不但不知道这个公司做什么,你甚至不知道怎样学习这些技能。
  我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你想要的知识,也不知道你想要的知识是什么,你只会做出两种行为:1。等待别人来教你,并且等待别人发现你不知道的地方。2.寻找现成的答案并且拷贝。期待公司培训的人,就很大概率上是第一种人(不排除极少真正优秀的公司培训)
  
  许多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思维:
  因为,这个公司的培训能结束达到多少多少的程度
  又因为,这个程度正好是我想达到的
  所以我尽力进这家公司
  因为我进了这家公司
  所以它自然会使我达到了这个期望的程度。
  
  我们把参加培训和达到效果很幼稚的画上了等号。其实往往集体培训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永远不要期望单靠听课,靠老师把同样的东西给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观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问题的所在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刚刚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那样是正常的,因为公司还没有培训过呢!等我接受培训了之后,我就全都会了。如果你一无所知还等待别人会可怜你的无知而施舍你知识,那你会为你的无知而付出更多的智商。
  
  
  第九:不要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是害怕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这点。

  我记得我小学里的一件事情。我一次作业没有带来,老师要训斥我,说:你怎么老是作业不带?
  我当时说:不是。。。。 当我正要支支吾吾时候,老师说:什么不是?你带来了没有?
  我说:没有
  老师说:那不就是没有带!什么不是!就是!
  之后我就发现,我只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条件反射似的就说了“不是”,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的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其实现在很多人面对工作也是这样,当上级责问的时候,很条件反射的就做出了推卸动作,然而这样的动作,接下来往往是无力的辩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借口。这样会让上司感到你这个人很难沟通,并且很不真实。
  外一种情况,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我指责一个人,他永远是强调客观。其实这点才是学生最典型的特征。这说明他太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并受它们决定。如果你和上司之间会出现以下类型的对话,想想是不是需要改一下你的处事方法。
  
  甲: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给副总看你的报告!
  乙:刚才c在打印,我在等他结束,现在他大概好了吧,我去看看
  乙:还有点东西要修改
  乙:b也要把东西给副总,我因为等他
  乙:a他说我报告不用给副总看(a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不知道副总在不在哦,他的门关着。
  乙:d他叫我帮他打印文件!怪他!(d是乙的同级同事)
  乙:我的杯子突然找不到了,在找杯子。
  
  
  不愿意负责任的人的不利在于他会让上司怀疑他的忠诚程度,因为上司给他的命令往往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被搁置或者打折执行,转而被他人的意识所改变。
  
  
  
  第十: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

  
  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
  1.不要认为自己有多清高
  2.不要仍然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3.不要感觉低人一等
  4.不要等待别人的关怀
  5.不要把这个作为犯错误自我安慰的借口
  6.不要忘记搞清楚,公司究竟给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练些,这不是在做志愿者。
  
  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
  人际交往的技巧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囿于篇幅,在这里只能结合我的切身体会做一些
  
  简单的列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了。
  1.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
  2. 要学会倾听。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3. 如果你要加入别人的交谈,先要弄清楚别人究竟在说什么。
  4. 交谈之前尽量保持中立、客观。表明自己的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对方真实的倾向。
  5. 注意对方的社交习惯并适当加以模仿。
  6. 不要轻易打断、纠正、补充别人的谈话。
  7.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多多鼓励。
  8. 不要因为对方是亲朋好友而不注意礼节。
  9. 尽可能谈论别人想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终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讲笑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笑。
  12. 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13.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说还是在听。
  14. 转移话题要尽量不着痕迹。
  15. 要学会聆听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学会通过弦外之音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 拜访别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别人可能忙于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打电话过去。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18. 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先问对方是否方便通话。
  19. 一件事情让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都迟早有一天传入这个人的耳朵。
  21. 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
  22. 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偶尔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
  23. 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谈,请不要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于认错。
  27. 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28. 给予他人同情和谅解。
  29. 尽可能用“建议”取代“命令”。
  30. 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可能做到。

黎建南:乃们不懂日本人(转载)

Posted: 2010年3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日本友人宫本先生说: “难道会日语就可以承担中日问的外事重任吗?”我一听,立刻诚恳地请教,愿听下文。他说:日本人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非常注重礼貌,绝对不会说出拒绝或不满的话,也不会流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所以用“显象”和“意象”两种方式同时表达。 

“显象”是看得见听得见,注重礼貌,但并非真正的心意,而“意象”才是真正的心意,但需要对方去领悟体会。例如,一个人到店里挑了很多衣服试穿都不满意,店员会很礼貌地鞠躬,愧疚地说: “实在对不起,设有适合您的衣服,浪费您好长时间,希望您下次再来,谢谢您,”这是显象的表达,其实,他的意象是在说: “你这个人真没教养,也不先搞清楚自己的尺寸,看准了再试穿。”通常日本人都会立刻领悟店员的真正心意,但外国人即使懂日语,若不跟日本人交往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无法领悟出对方的意象的。其中内涵就更精致、深奥和复杂了,绝非只通日语而不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国情而有经验的人能领悟到的。 

台湾懂日语的人很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疏忽下去了解日本的文化、习惯和交往艺术,我问他: “那你现在跟我谈的这些是显象还是意象?”他说: “我们不是在交涉,是在探讨问题,所以谈的是真相。”我摇了摇头:“显象、意象,又来个真相,你们日本人真烦!”宫本微笑却冷静地说: “不要忘了二十多年前我对你说的话。”我这才忆起二十多年前与他认识的情形及他说的话。 

我和一般外省子弟一样,耳闻上一代叙述目睹日本侵华之残暴,对日本人有很深的仇恨和反感。1975年2月春节期间,一个研究世界民族习性的机构,派了一组人来台湾参观中国人过年的情景,请我当向导。他们不看热闹的地方,偏要看一个偏远的小乡镇过年的情形:一行人除了官本外都是欧美人,而宫本会讲中国话.我也进修过一个学期的日语,所以我们两人较谈得来。有—天在风景区看到游客到处乱丢垃圾(可能过年期间没人收拾),一位德国小姐说: “有份资料说,在公园内如果一位日本妈妈看到孩子拿着垃圾,会说:过来把它收好,不要把我们的公园搞脏了。如果孩子的妈妈是一位中国人,就会说:丢掉,不要把手摘脏了。”我虽然也有些认同这看法,但心里总不舒服,就说:“中国人绝不会侵略别人的家园,日本人却会。”官本苦笑一下问我: “你好像对日本人有成见。” 

我说: “中国人至今还承受着日本侵华的影响。”他说: “你应该好好地了解日本。”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 “如果你讨厌一样东西,就先考虑赶走它或躲开它,若都不行,你就应该去厂解它。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你无论是要与日本为 友还是为敌,都应该了解她。” 

我们结束了一周的行程,大家礼貌地交换了通讯地址,我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个月后,我却接到了宫本从日本寄来的一些有关日本的报道和资料.并附了一张字条: “特地选了—‘些汉字多的、你可以看懂的文章,希望你了解日本。”我翻阅了一下,大略可看懂,有两段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一段是记载世界童军大露营在日本举行时,正逢一场台风造成水灾,日本防卫厅出动几千辆运输车,不到半天就把20万人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区;一段是一位作家呼吁日本人不要沉醉于赚钱,当世局变动时.钱是没有用的,他鼓励日本人培养保护钱买不到的东西.钱买不到爱国心、文化、道德、善良1吐气……钱买不到河川、空气、土石……我当时也没用心思考,但从自卫队的运输车到还在呼吁培养爱国心. 

我认定日本人还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在回宫本信时.除了出于礼貌谢谢外,也提到厂不满日本还有军国主义思想,他回信说: “如果日本有军国主义思想,你更要了解日本。” 

后来,我担任一家钢铁公司的外销课长,虽是外销美国,钢铁材料却全得向日本、韩国购买:我请宫本先生帮我在日本收集资料,他很快寄给我,还把一些重要部分翻译成中文,我很感激他的热心。再后来,我到徐汇中学工作,宫本则被派往中国内地,我们因此停止联系。几年后.他被派到台湾.由于妻儿均留在日本,这位“ 太空人”几乎每个月都会和我见两次面,由于他中国话更纯熟了。我也较冷静地看问题,我们蛮读得来:一天,他太太带着8岁和6岁的儿子来台度假,我去看他时,父子三人正在整理院子,他们—面于一面唱,很有韵味,歌词是: 

孩子不要怕流汗. 
流汗长大的孩子不会倒, 
流汗赚的钱不会跑, 
流汗种的果实最荚好, 
流汗学的功夫最牢靠, 
流汗创的事业永远屹立不动摇。 

他告诉我,这首歌是他8岁儿子学校校刊内,一位家长勉励门己儿子的投稿。这学校的校刊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园地。亲子之情、勤劳美德都是钱买不到的,这也让我想起了他第一次寄给我的那篇呼吁日本人不要沉醉于赚钱的文章,当时我心里想着台湾更需要这种精神。 

德川家康的精神 

1992年,宫本为了多和儿子相处而调回日本,但每年仍会来台湾两二次,我则在同年2月离开了教育丁作。他从日本寄了一本日本台湾研究所编印的台湾年鉴,附了一封信: “有份资料说,台湾人最喜欢逼小孩读书.自己却不读书。成人头书和到图书馆的比例是‘无文盲台湾’不应该有的。从政者、讲学者、知识分子都一定要不断看书。”那本书非常详细.我看了,却感到有点不是味道,回信问他: “你们日本人为什么把台湾的资料整理得这么完整?是何居心?”他回信说: “日本是世界一分子,当然要把世界每一分子认识清楚,中国也是世界一分子,也应该把世界每一分子都了解清楚。” 

两年前,我提出“辞官读书”,准备好好读3年书,我除了研读台湾有关的资料外,并实地到香港、中国内地、日本去了解一些问题。由宫本先生介绍,我认识了一些日本四五十岁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和他们谈论了一些问题。现在我把他们的一些特殊看法转述给大家。这些看法不一定对,但我们不妨了解有些日本人有这些思想和看法。 

宫本介绍厂一位可带我杏阅资料的官员朋友,我在他家住了一晚,他介绍家人和我认识,介绍他母亲时,他告诉我: “这是我母亲,战后为了抚养我,曾经卖春。”我吓了一跳,这么有地位的人,竟敢向一位刚认识的外国人介绍母亲卖过春!他又补 充: “我祖父是大佐,父亲是少尉,都在大战中阵亡,我是遗腹子。战后祖母跪在路边帮美国大兵擦皮鞋,母亲则靠卖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虽然可以体谅,但对他谈到母亲卖春却毫无羞愧仍很惊讶,他大概也发现了这一点,就告诉我说,日本在明治维新时,非常憎恨江户幕府的德川家族.更对德川家康的作风引以为耻。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尊严扫地、饱受屈辱,才反省觉悟应学习德川家康的精神。 

德川家康在随时可能被织田信长杀害时,曾问过妻子: “如果我被织田杀害,你要怎么办厂妻子说: “我会带孩子一起切腹自杀,绝不屈辱求生。”德川说:“你错了。德川家人都死光了,谁复仇呢?若是我死厂,你要屈辱地活着,即使卖春,你也要为了抚养德川家的幼苗而去屈辱地做,当然,为了求生,我也会忍受一切屈辱。” 

织田信长的观念是战败不可耻,但要败得不屈不辱。丰臣秀吉死后,他妻子在大阪城被攻下时带着儿子自杀,这些观念是符合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而德川家康“屈辱地忍耐、屈辱地等待” 

这一不合传统的观念,在二次大战后日本人才真正体会了解,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屈辱地活着,为了培养复兴的幼苗。所以很多年轻寡妇为了遗孤而卖春, 日本人也对她们谅解和尊重。 

从“素侠居”和“云雪楼”说起 

我在日本时,去过两处日本社会研究者聚会研讨的私人场所:—处叫“素侠居”,一处叫“云雪楼”。我原本以为“素侠”和台湾”白衣”一样,是表示没有官职的文人, “云雪楼”则是因为眺望得到云和雪。后来才知道,他们认为研究社会问题的读书人应具有“一片素心,三分侠气”,才取名“素侠居”,而写评论社会问题文章的人应该“节义傲青云,文品高白雪”,才名“云雪楼”。这原本都是中国人的东西,却被日本人用了,我半惭愧半骄傲地说: “中国文化都被日本学去了。”主人竟这样回答 我: “一家的宝物过了3代应该属于国家,一国的文化过于3个世纪就应该属于全世界。你赞成吗?” 

我请—位研究中日历史的学者,以良知论述口本有没有做过南京大屠乐。他说: “以中国人认定的屠杀定义(我不知道屠杀还有什么其他定义!)是有的,但我们估计错了。”我奇怪,他为什么说估计错了。他说: “日本对华战争时.曾研究历史上少数民族,蒙古人、满清人是怎么征服多数的汉人,发现他们以汉人来分化汉人,再以惨烈战争(就是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来瓦解汉人的反抗。所以日本从明治三十二年起就秘密命令几万个日本家庭照顾几万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使他们能对日本产生好感而在思想上倾向日本。而人南京城的战争也非常惨烈(他故意避开屠杀的字眼),但没有估计到留日学生的思想全集中在建立新中国,而人民的思想观念也与宋朝大大不同,所以说我们估计错了。”我听了又气又怪,问他: “你怎么会这么清楚地告诉我?”他说: “军事战争是一点机密不能透露.历史反省是一点资料都不能隐瞒。”这两句话至今仍令我沉思。 

我请教一位研究日本人民受原子弹遗害,而痛斥美国残忍无道的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他说: “我承认很多中国军民在战争中死得惨烈,不过中国人还可以抵抗或逃亡,而原子弹让日本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逃亡。”这段歪理谬论,我真为之气结!我曾听说在日本的华裔或华侨有台湾帮、福建帮、东北帮,在日本,我发现东北人明显比台湾人吃得开,就请教一位社会研究者,他说: “东北人比较会和日本人交往,所以关系自然发展快,台湾人不太懂得和日本人交往。” 

我很惊讶,因为日本人在台湾50年。在东北才14年。他一点资料都不隐瞒地分析这段历史原因,说: “《马关条约》签订时.日本希望台、澎为日本领土.对于台湾人民则采取保留态度,所以条约规定两年内未移民之台民‘酌情’视为日本臣民,直到二次大战后, 1940年才准台湾人民改日本姓名.1944年才简化手续鼓励台湾人改换日本姓名。对台湾人民的教育,则直到统治48年后,才实施6年义务教育。至于政治人才之培养更是缺乏。50年的统治期间,台湾人只有4个人升到耶首(区长)。台湾的“总督府”1943年有1444名高等官,台湾人只不过30人左右。而伪满洲国在1932年建立时,日本便全力使它像个国家,元首、国务总理及内阁成员均为当地人,而为完成汉、满、蒙、日、鲜五族共和,大量移入日本人、朝鲜人,在教育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所以东北人有14年与日本高层交往的经验,而台湾人只有50年被日本统治的经验。”听了这段话,我很为一些对日本人感恩的本省同胞感到委屈。 

日本有很多外籍劳工,中国人、韩国人、巴西人……他们受的待遇很不公平,这原本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的原则,但有一种人很特殊,他们在血统上完全是日本人,是在大战后移民到巴西的日本人,可能感到巴西愈来愈难混,他们的子女又回到经济强大的祖国打下。这些人会讲日语,外表和日本人一模一样,但日本人却不把他们当同胞.他们和其他外籍劳工—样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我问日本人何以如此?他们说: “在法律上,他们并不是日本人。”我立刻反问为什么拥有日本国籍的中国人、韩国人,甚至琉球人也没有受到公平的尊重?有个日本人回答说: “我们日本人对‘自己人’的标准很严,必须血统上、法律上、能力上都是日本人。”希望想到日本发展的人,好好体会这段话。 

波斯湾战争期间。我正好在日本。有一天在云雪楼和几个日本人看完电视新闻后,大家一起聊天时,他们不断聊些“白种人愈来愈团结”, “世界舞台愈来愈看不见黄种人”, “白种人结合,黄种人寂寞,黑种人挨饿”等世局妙论。 

他们最后在检讨黄种人(亚洲人)一些较有实力的国家时,作了这么一个结论: “大陆人会整人,却整不到别人;日本人会赚,却赚不到好感;韩国人会叫,却叫不到回响。”这场看似轻松的讨论,幽默的结论,接下来竟发展成他们认真检讨日本人为取得国际认同和好感应做哪些实际工作。 

我虽然已很习惯看日文资料,但言谈还需要翻译,对日本的了解也有限,绝不是日本通。只是希望人们能冷静地认清,日本对台湾政治的影响仅次于美国,而对台湾社会民生的影响还高于美国。不论我们恨她也好,爱她也好,日本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国家。是敌?是友?充分地了解她绝对有必要。 * 

From: 台湾联合报

名言警句日文说法

Posted: 2010年3月22日 カテゴリー: 娱乐
宋学を学んで官僚となった士大夫の心意気に合った名句

天地のために心をたて
生民のために命をたて
往聖のために絶学をつぎ
万世のために太平をひらく

非常に元気

Posted: 2010年3月18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毕业前到处贴满了五花八门的毕业理想,就像去年信誓旦旦写下毕业后去福建省看土楼的N君后来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去了趟德国玩,本年度,充斥在墙上,书架上,电脑显示器上的毕业了去高野山,毕业了去捷克,毕业了去玩滑翔机等等都演变成了韩国毕业旅行。

     上周研究室的二年级修士们携卒业余威与日大名誉教授K先生一起去了韩国文化财见学,2个前辈,5个毕业的女人,可怕的阵容。话说研究室去年有一个韩国小孩叫朴,硕士在学2年间,平时不爱说话,下课没事儿就去日建做模型,给大家留下腼腆的印象。这次去韩国,少不了成为日本人在韩国的内应,带着大家周游半岛。于是当众修士们心满意足的回来后,找到一个也是去年比了业在某建筑事务所打工的OB,同是外国人,我自然要问问那个腼腆的朴近况如何,得到的回答竟是略带惊讶的“あんなに元気な朴さんは見たことがない”,还要补充一句特别是在晚上。于是大家痛快的笑了起来。

     本来都有些模糊的朴同学的印象有渐渐清晰了起来。在朴同学毕业之际,将经历无数彻夜后仍保存下来的一罐日清牌咖喱方便面用记号笔写上:“頑張れ、卒業できる”后赠与了我,祝福要在最艰难的时刻打开吃掉。而之后的一年面对看不到预期的研究,事实上形成了艰难的根本不知道那一刻才是最艰难的时刻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一年时光就被蹉跎掉了,本人荣升为了over doc. 而咖喱方便面也不知不觉中过期,如今成为书桌上一个摆设。修士们临走前,曾让S桑拍下我手举方便面的照片,带我问候朴。等咱有了钱,等咱比了业,都是在5号馆703B战壕里奋斗的兄弟,有机会我一定也去看看你和你的祖国。
祝好~朴君。

映画:火天の城

Posted: 2010年3月7日 カテゴリー: 趣味

 

不小心在电驴上找到一部以介绍建造安土城从选址测地到建成的事件,以工匠头为主角所发生的故事,从此织田信长统一日本,到后来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短短几十年日本进入了崭新的江户时代。

因为安土城是日本近世城郭的公认转折,本人研究的又是日本城郭建筑保存演变。因此花了2个多小时学习了一下。总的来说,除了有些夸大的煽情,基本上应该是反映了在作为建设者的工匠们的组织和工作情况。而西田敏行主演的工头则扮演了建筑师的角色。负责整体设计,防火耐震考虑,指导选择建材,施工组织等工作。随身带速写本,到处用沾了墨水的竹签子临摹斗拱。甚至在影片最后一段还敏锐觉察到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的危险,危机时刻亲自动手,大展手艺,解决了危机。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建筑师的风采。
本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对16世纪后期日本社会的情况的再现,还是经过了一定考证,例如丰臣秀吉对葡萄牙和天主教的喜好,也反映在他的着装上,蕾丝花边丝绸衬衣外面套上日本服饰。而引人注目的安土城天守更是与竹林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进行外观表现。竹林舍的前所长宫上茂隆(已故)则是建筑界也非常有用日本木建筑专家,曾对安土城复原有过研究并发表论文。而且也做过很多天守建筑复原工程,例如最近的大洲城天守复原。影片最后一段有筑城完毕,张灯结彩的天守夜景,然美中不足的是对天守内部没有任何展示。这可能也是安土城天守建成3年及遭火灾焚毁,据说对其内部描述仅见于一位葡萄牙传教士的日记,后被日本学界翻译,广泛传诵先人伟业。
安土城按时建成,死掉了因背着领主提供巨木的他国工头,因支持建筑师工作积劳成疾的妻子,保护刺客女友的工长,被工事事故下巨石砸死的众民工。。。。一将成名万骨灰,经历了这一切,织田信长在安土山头上7层天守顶端望楼中一览众生,与幕僚说到建城和建国家一样,要体恤民生。

影片官方网站 http://katen.jp/

不差想只差做 转载读者2010.1

Posted: 2010年3月3日 カテゴリー:

 当我和妻子准备辞掉工作到秘鲁利马去教书时,我听到了许多议论,弄得我心烦意乱。我们的朋友和同事大多认为这是一个疯狂的行为。“你们俩现在的工作多好呀,”他们说,“再说,你们会讲西班牙语吗?”

  然而,这些怀疑我们精神出了问题的议论过去之后,我又听到另外一些不同的议论。“几年前我也差点儿到国外去教书的。”“我们曾经差点儿也去了南美。”“我们差点儿就辞职到国外旅行了。”我从他们的话中听到了遗憾,品出了悔意,于是我和妻子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我们花时间研究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其他南美国家的地图,认识这些国家的钱币,了解印加人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的历史名人。旅游手册上的介绍让我们想亲自到阿塔加马沙漠、亚马孙河和安第斯山脉去看一看。

  我们在利马下了飞机,乘校车去我们即将工作的地方。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些印第安人的村庄,那些低矮简陋的房子提醒我们等待我们的生活将可能是艰苦的。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我们需要自己烧水喝,常常因为不洁的食品吃坏了肚子;我们要学当地的语言,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在这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有一半人用不上电喝不到自来水;乞丐拽住过我的胳膊;强盗对我实施过抢劫;我们在大街上碰到过老鼠;在面临太平洋的峭壁上与一群野狗对峙过;秘鲁最大的恐怖组织“光辉道路”每个月都会对城市的电力设施进行破坏,这时我会点燃蜡烛给国内的亲朋写信;当地震撼动我们的住所时,我们相拥着躲在门廊里,听到门外一片西班牙语的祈祷声和尖叫声。

  我们徒步寻觅印加人的足迹时会在古遗址上睡觉过夜;我们艰苦跋涉八天八夜考察了“失落的印加城市”马丘比丘;我们在著名的瓦斯卡拉山上攀登过;我们在印第安人的巴诺斯村庄的温泉里泡过,这个温泉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称,我们的房东是一个热心好客的老太太,对待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晚上都会送给我们一罐热巧克力茶,给我们介绍她的祖国的历史。

  我们在美洲最古老的斗牛场ACHO广场观看斗牛比赛,为斗牛士们呐喊助威;我们在亚马孙丛林的树藤上荡秋千,在丛林深处我们见到了巨大的蜘蛛和蚂蚁,在亚马孙河的急流上我们勇划独木舟。

  我们去了南美的其他国家,去了赤道的北面;我们住过一美元一宿的旅馆;我们结识了许多朋友;在横穿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的汽车上,我们与一位智利商人交谈了几个小时,我们一会儿讲英语,一会儿讲西班牙语,享受着学用一种新语言交流思想的快乐;在乌拉圭蒙特维多的一个露天咖啡店,一个男孩让我帮助他修改英语作文,我相信第二天他的英语老师会对他的作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边境上,我们观看了世界五大瀑布之一伊瓜苏瀑布。

  后来,我们漂洋过海来到了瑞士的日内瓦,在那里一个和我们一起登过瓦斯卡拉山的德国朋友接待了我们,还帮我们用800美元买了一辆二手的法国标致。我们开着这辆车游遍了欧洲。我们在德国山林区、英国湖泊区、阿尔卑斯山脉宿营过,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柏林、慕尼黑、罗马和威尼斯有我们留下的足迹。

  十八个月之后,我们回到了家,身无分文,事实上还欠了很多债。但是,我们有一橱子翻烂了的旅游手册、一箱子破损了的地图和两颗装满了回忆的脑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向人们冒出这样一句话:“我们差点儿就那样做了。”

咖啡渣在生活中的妙用

Posted: 2010年3月2日 カテゴリー: 趣味

http://coffee.abang.com/od/science/a/kafeizha.htm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恋起自己亲手磨制的咖啡飘出的浓香。可煮过剩下的咖啡渣难道就这么扔弃了吗?教你几招巧用之道。  

植物养料

  因为咖啡渣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只需把涼了的咖啡渣,倒在盆栽植物的栽培土上方,就既能起到肥料的作用,还没有异味。对于喜欢种菜的人来说,防虫一向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情,如果将咖啡渣铺在泥土上,便可防虫,但要注意,不要铺在根部。

除臭除味

  咖啡渣具有吸附异味的能力,可以将咖啡渣装在一個美觀的容器中,放在厕所里,可以收到除臭辟味的效果。将将咖啡渣缝在布袋里,塞进鞋柜,不但可以充当芳香剂,还能起到除湿的作用,如果放在鞋子里,除臭效果更明显。将咖啡渣放进冰箱里,可吸收异味,从而能避免食物串味。放在房间的墙角,吸收异味的同时还能防止虫蚁侵入。咖啡渣倒入厨房的水槽中,可以清除水槽中的污垢异味。铺一層咖啡渣在烟灰缸中,特别是汽车内的烟灰缸内,可以去除烟臭味,还有助于熄灭烟蒂。此外,鍋子用久了多少都有油味,把湿的咖啡渣放在锅中炒到干,就可以去掉锅中异味和油腻。

除湿作用

  咖啡渣有如活性碳一般,有無數的氣孔,可以吸收濕氣。因此,將晒乾燥的咖啡渣裝罐,可用来做干燥剂,放入书柜、衣柜,能预防衣物、书籍因受潮而发霉。若急著用時,可放在微波爐或焗爐中弄乾。

清洁帮手

  平时切洋葱、剁蒜、收拾鱼虾蟹或者吃海鲜后,也可以用咖啡渣除去手上的腥味。将咖啡渣包上纱布,擦锅盖或油烟机,有去油腻之效。将咖啡渣晒干后,装到丝袜里,用来打磨木地板,可以达到打蜡的效果。咖啡渣里有适当的油分,还可以用旧丝袜包起咖啡渣,外面缝上一层花布,充当针插,能防止缝衣针生锈,而且缝起衣服更顺手。家中有铜制品(外表不经任何处理,如上漆、电镀….),可用布包着咖啡渣,利用渗出的咖啡油来擦拭保养铜器。

紧肤美容

  将四分之一的暖咖啡渣和一汤匙的橄榄油混合。站在旧毛巾或是旧报纸上,将混合物抹在脂肪堆积处。用塑料膜包裹涂抹处,等待几分钟。撕下塑料膜,拂去松散的咖啡渣,用温水冲洗,可瘦身紧缩皮肤,使肌肤光滑,能达到分解脂肪的减肥美容的效果。

提神醒脑

  用咖啡渣做枕头填充物,具有安神作用,可提高睡眠质量。

烹饪美食

  就烹饪而言,要用剩下的咖啡或新鲜的咖啡渣而非用过咖啡渣。留下剩在壶底的咖啡做嫩肉剂腌制牛排可调制上好的味道。你还可以在巧克力蛋糕和果仁巧克力蛋糕加入新鲜的咖啡渣,会更美味。

.咖啡染髮

材料:
指甲花粉25克、何首烏粉25克、咖啡粉2-3茶匙〈約30克〉、紅茶包1個、蛋黃1個、滾燙開水、檸檬汁或醋〈50克染髮粉約搭配1棵檸檬汁〉

做法:
1、將紅茶包熱開水泡開備用。

2、將指甲花粉、何首烏粉、咖啡粉、蛋黃、檸檬汁或醋加入紅茶水中攪拌程泥狀。

3、洗淨頭髮〈避免使用含潤絲的雙效洗髮精〉後擦半乾,戴上塑膠手套,將毛巾披肩上,並在髮際和耳朵周圍塗一層滋養乳液保護皮膚。

4、把染髮泥均勻抹在頭髮上,用保鮮膜或護髮帽包住頭髮,然後等待40分鐘至1小時,在用溫水洗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