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009 のアーカイブ

也来涂鸦

Posted: 2009年5月31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08年画的吧,学校门口草坪上,一天踢球的时候打的草稿,另一天大家玩儿的时候上的色。
 
这个是相隔一年在同学家里打牌时从他们家向外看的景色,现代的连锁店和旁边的传统样式建筑,以及周围普屋顶的民宅构成一片普通日本住宅区的景色,
 
也学阿奔将手痒痒时画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呵呵。看到他的画,非常可以理解的,这种常有一种想要画出来的冲动,但大都是有空不想画,没有专门的时间,总是大家在一起玩儿的时候,趁着别人在打牌或者干什么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画画,只是常常热情迅速被生疏拙劣的画技扑灭,半途而废的不少,仅仅留下了几个。
 

谦逊是把双刃剑 (读者0910)

Posted: 2009年5月30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十八岁那年,马克在众人眼中依旧木口木面。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被父亲和母亲灌输了为人要谦逊的做人原则,这让他一直表现得不够积极。 

   马克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机遇,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当时,他已经开始在经济领域投资,包括课余和人一起合伙做一点生意。因为马克善于做成本管理,他总能把东西用最低的成本购入,然后以最直接的渠道售出。他的这个特质,让学校的学生会看中。学生会虽然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但是也有一些开销。因为没有盈利能力,学生会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是相当重要的职位。所以,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像马克这样被学校老师直接提名的,简直是绝无仅有。 

   马克信心十足,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胜任。但是,校方找他谈话时,在回答最后一个关于有没有信心做好学生会主席的问题时,他说:“哦,我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因为它对我来说,的确是挑战。”他觉得,自己这种说法一定会受到欢迎,这表明了自己的谦逊与谨慎。可是,结局却是他不得不与这个职位擦肩而过。 

     因为没有得到这个职位,他在大学毕业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以他的才能,原本符合当时世界第一的通用公司的选才要求。但通用公司选择了另外一名学生,那个学生正是因为在学生会里任职而胜出的。通用公司觉得,竞选过学生干部并且从事过这一工作的人,更加具备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且更加自信。 

    虽然马克最终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被惠普公司聘用,但是他依旧觉得沮丧。他反思了许久,得出了一个结论——自己被所谓的“谦逊”迷惑,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他开始在惠普努力工作,同时一直在疑惑:如果谦逊是个坏东西的话,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优秀的品质? 

后来,马克凭着自己的能力,出任了惠普的CEO. 

    那次,董事会来电话,要他参加董事会议。会议上,马克觉得场景似曾相识。董事们有意让马克接任惠普的CEO,因为在产品宣传与销售问题上,惠普遇到了难关。 

    样一个问题:你有信心把惠普做得更好吗? 

   马克给出了与上次不同的回答。他说:“这是毫无疑问的,至少我保证,情况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事实上,通过考验的马克,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能力。自从他出任CEO 后,惠普产品多面开花,通过筛选渠道,减少成本,加大宣传,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马克.赫德,这个全球知名的成本控制专家、企业经营高手,经常会把自己的成功经历与他人分享。 

他在美国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有人说,你的形象时儒雅、知性、睿智、谦逊的。你怎么看?” 

    单独对谦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不恰当的“谦逊”是把双刃剑,往往会断了“谦逊者”的发展之路。 

    马克说:“要做到真正的谦逊,需明白三点: 

   “首先,谦逊不是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只能让你与机会擦肩而过并留下惋惜。 

   “其次,谦逊就是把话说到你的能力值以下,比如,你能考A,那么先肯定自己能考B+ 。 

  “最后,谦逊不是在面对别人质疑或者面对问题时候说‘哦,我想我办不到’,而是懂得抓住机会,成功之后,面对别人的赞美时说:‘其实没什么,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做到!’” 

(摘自读者2009-10) 
       传统的教育,让我们知道谦逊是美德,但是我想这里所指的谦逊,应该是在获得成功以后的低调,而不是在迎接挑战时的退缩,没有领导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连自信都没有的人。

迎接挑战要用充沛的精力和满满的自信,面对成绩可以适当低调,强调团体和协作这可能是谦逊的真正意义吧

      谦逊还是应该分清时间场合和人物的,一味的谦虚会让人失去很多的机会,而碌碌一生。

日本建筑史入门推荐书(转载@日语)

Posted: 2009年5月11日 カテゴリー: 图书

某大学老师在研究室博客上推荐的书,他强调自己的研究方向是 历史工学   尽管我们都知道他学的是建筑史。算是一个在建筑史内比较强调做东西的倾向吧。某年前曾来我校讲座,没有去听。顺便,自从TU的ZW回国当老师后,也已经很久没有听过讲座了。

 

 

築史入門推薦本(とりあえず建築は日本を主に)

● 世界とは何か
『資本論』K・マルクス/岩波書店/1969年
『純粋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そのほかE・カント/岩波文庫
『現代棟梁 田中文男』INAXギャラリー/1998年
『精神と自然:生きた世界の認識論』グレゴリー・ベイトソン/思索社/1982年

● 21世紀の芸術論の幕開け
『ルネッサンス 経験の条件』岡崎乾二郎/筑摩書房/2001年

●歴史とは何か
『全体を見る眼と歴史家たち』二宮宏之/平凡社ライブラリー/1995年
『歴史入門』フェルナン・ブローデル/太田出版/1995年
『歴史家のアトリエ』ジョルジュ・デュビー/新評論/1991年
『近代世界システム』イマニュエル・ウオーラーステイン/岩波書店/1981年
『歴史主義の貧困』カール・ボパー/中央公論社/昭和36年
『地図にない町』フィリップ・K・ディック/仁賀克雄訳編/早川書房/1976年

●ポスト建築史学
『severalnessー事物連鎖と人間』中谷礼仁/鹿島出版会/2005年
『ピラネージ建築論 対話』G・B・ピラネージ/横手義洋訳 岡田哲史校閲/アセテート/2004年
『都市表象分析1』田中純/INAX出版/2000年

●都市について
『日本都市史入門1空間』高橋 康夫編 吉田 伸之編/東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
『日本都市史入門2町』高橋 康夫編 吉田 伸之編/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
『日本都市史入門3人』高橋 康夫編 吉田 伸之編/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
『図集日本都市史』高橋 康夫[ほか]編/東京大学出版会/1993年
『日本の都市空間』伊藤ていじ他/彰国社/1976年
『都市を読む・イタリア』陣内 秀信/法政大学出版局/1988年
『都市の建築』アルド・ロッシ/大竜堂書店/1991年
『アルド・ロッシ自伝』アルド・ロッシ/鹿島出版会/1984年

●建築史学、建築論
『建築史の先達たち』太田博太郎/彰国社/昭和58年
『日本建築の歴史と魅力』太田博太郎他/彰国社/1996年
『建築の世紀末』鈴木博之/昌文社/1977年
『言葉と建築』土居義岳/建築技術/1997年
『日本建築宣言文集』藤井正一郎・山口廣編/彰国社/1973年
『日本近代建築学発達史』丸善書店/1972年
『形の合成に関するノート』クリストファー・アレグザンダー/鹿島出版会/1978年
『時を超えた建設の道』クリストファー・アレグザンダー/鹿島出版会/1993年
『パタン・ランゲージ ー環境設計の手引ー』クリストファー・アレグザンダー/鹿島出版会/1984年

●日本文化とは何か
『日本の思想』丸山真男/岩波書店/新書版1961年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柄谷行人/講談社学術文庫/1988年
「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について」「転向論」「擬制の終焉」吉本隆明/『吉本隆明著作集』」13政治思想評論集/勁草書房/1969年
『日本近代美術史論』高階秀爾/講談社学術文庫/1990年
『近代日本の技術と技術政策』中岡哲郎、石井正、内田星美/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増補 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説』橋川文三/未来社/1965年
『超現実と抒情』大岡信/昌文社/?
「日本文化私観」坂口安吾/角川文庫『堕落論』に所収/1974年
『日本人の西洋発見』D・キーン/中央公論社/文庫版1982
『宣長と篤胤の世界』子安宣邦/中央公論社/1977年
『岡倉天心』大岡信/朝日選書/1985年
『茶の本』岡倉覚三/岩波文庫/?年
『中世の文学』唐木 順三/筑摩書房/1960年

●日本・建築について
『近世建築論集』中谷礼仁/アセテート/2004年
『日本建築の空間』井上充夫/鹿島出版会/1979年
『日本建築史序説』太田博太郎/彰国社(増_竭謔Q版)/1989年
『建築様式の歴史と表現』中川武/彰国社/1987年
『日本住宅史の研究』太田博太郎/岩波書店/1984年
『住まいの人類学』大川直躬/平凡社/1986年
『日本建築みどころ事典』中川武編/東京堂出版/平成2年
『図説茶道体系4 茶の建築と庭』角川書店/昭和37年
『桂離宮』(名宝 日本の美術21)斉藤秀俊/小学館/1982年
『日本の近代建築[その成立過程]』上・下/稲垣栄三/鹿島出版会/1979年
『建築について』小能林宏城/相模書房/1972年
『乱歩と東京』松山巌/PARCO出版/1984年
『日本の近代住宅』内田青蔵、鹿島出版会、1992年
『国学・明治・建築家』中谷礼仁、一季出版、1993年
『日本近代建築技術史』村松貞次郎、彰国社、1976年
『日本の近代建築』上下、藤森照信、岩波新書、1993年
『新建築学大系5 近代・現代建築史』鈴木博之・山口廣、彰国社、1993年
『昭和住宅史』横山正監修、新建築社(新建築臨時増刊)、1976年
『近代日本の異色建築家』近江栄・藤森照信編、朝日新聞社、1984年
『昭和住宅物語』藤森照信、新建築社、1990年
『戦時下日本の建築家 アート・キッチュ・ジャパネスク』井上章一、朝日新聞社、1995年
『日本の建築と思想 伊東忠太小論』丸山茂、同文書院、1996年
『関西の近代建築 ウォートルスから村野藤吾まで』石田潤一郎、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96年
『職人たちの西洋建築』初田亨、講談社、1997年

●日本建築・データベース
『日本の建築家』新建築社(新建築臨時増刊)、1981年
『日本の建築 明治・大正・昭和』(全10巻)、村松貞次郎編、三省堂、1979-81年
『近代日本建築学発達史』日本建築学会編、丸善、1972年
『日本建築宣言文集』藤井正一郎・山口廣編、彰国社、1973年
『近代日本総合年表 第2版』岩波書店/1984年
『建築20世紀』PART 1,2、鈴木博之他監修、新建築社(新建築臨時増刊)、1991年
『現代建築の軌跡』新建築社(新建築臨時増刊_j、1995年

●木割について
「建築設計技術の変遷」中川武(『講座日本技術の社会史7 建築』日本評論社、1983年に所収)

●細部について
『床の間』太田博太郎、岩波新書、1978年
『物語/ものの建築史 窓のはなし』日向進、鹿島出版会、1988年
『物語/ものの建築史 日本壁のはなし』山田幸一、鹿島出版会、昭和60年
『物語/ものの建築史 建具のはなし』高橋康夫、鹿島出版会、昭和60年

●建築史・世界
浅川滋男『民族建築住まいの民族建築-江南漢族と華南少数民族の住居論』建築思潮研究所、1994年
スメット・ジュムサイ『水の神ナーガ-アジアの水辺空間と文化』(NAGA Cultural Origins in Siam and the West Pacific, Sumet JuMSAI,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te.Ltd.,1988)鹿島出版会、1992年

●保存・復元
『古寺解体』麻野清、学生社
『歴史的風土の保存』太田博太郎、彰国社
『文化遺産をどう受け継ぐか』稲垣栄三他(三省堂、1984)
フィールドワーク入門『SD』特集
『路上観察学入門』路上観察学会、筑摩書房
『見える都市/見えない都市 まちづくり・建築・モニュメント』鈴木博之、岩波書店、1996年

●その他
三枝博音『技術の哲学』岩波書店、1951年

照片日志

Posted: 2009年5月3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最近买了个相机VQ1050,http://www.vistaquest.jp/
日常的景象也常会拍出一些特别的效果,很lomo的那种。
研究室桌子上的从石井君那里拿到的模型飞机
 
研究室里乱的自己的桌子
 
习志野国道路边小屋,竟然坐落在草丛中
 
5月3日人造海边防波堤防里钓鱼人
玩水的小孩子和我的拖鞋
津田沼marisia商店橱窗
商店前面的树们

做自己的导师

Posted: 2009年5月1日 カテゴリー:

5.1节假日,转发文章两篇,祝所有的劳动者节日快乐,不管有工资的劳动还是我这样没有工资的劳动。

 

 

一位青年教师的生活阅读报告

                                                李培林

 

王立来到我身边是三年前的事,进入他的生活源自一次民意调查。那是新学期的一次月考过后,为了了解学生对教师的适应情况,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民意调查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立的得票率最高100%,比做班主任的我还要高出7个百分点。这是我校民意调查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奇迹。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我开始了对王立的生活阅读。

    QQ作证

“我叫王立,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像王一样用灵魂去站稳自己的立场!……我的QQ是……,网名是‘替天传道50年’”。简单的王氏开场白后,就是“王者之旅”。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工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爱国,一年后,老二出生了,这位工人毫不含糊的为他取名为爱民,又过了一年,老三来了,憨厚的工人想了想,给老三取名为爱党。老三满月那天,造反派来了,把这位工人抓走了。工人问:“我犯了什么错误,你们抓我。”头头说:“你的大儿子叫什么?”“爱国。”“二儿子呢?”“爱民。”“爱国爱民,你装得倒挺象的,要不是你的三儿子出世,我们还都被你这老奸巨滑的反革命给蒙蔽了。”“我三儿子怎么啦?”“你三儿子不是叫爱党吗?爱国爱民爱党,提取公因式,爱国民党。”然后,王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式子:爱国+爱民+爱党=爱(国+民+党)。这是我在学生周记中读到的最难忘的一堂课。我没有调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我想就算学生会忘掉所有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忘记提公因式。王立说这样做不是有意颠覆教材,反抗现实;相反,他希望通过“逃离”去完善和映照自己的日常教学,让课堂温暖些、生动些。所以他会和学生一起念:“等俺当了几何老师,想画三角画三角,想画圆圈画圆圈,一对直线证明两次,一次证平行,一次证垂直。”

石本无火,相撞而生灵光;水本无华,相击而成涟漪。王立喜欢与学生进行QQ式的交谈,以求证思维的酣畅淋漓,并借此与学生形成文化共同体。王立拒绝学生的小纸条,他觉得小纸条是他不喜欢的那种诡秘、阴暗;他要求学生有话就好好说,他辩称这样做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才,而是想把更多的才气留给网友,以“骗取”更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寒暑假有更多更好的去处。

当然王立也有让学生写小纸条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前王立说要在班上举行 “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让学生把所有担心害怕的事都写在纸上,然后掏出打火机,为学生一一点上,说烧给“我不能先生”当纸钱用。

考试后,他也会找些事做,但绝不是刻意地做思想工作的那种,他崇尚师爱无痕。吴兴的日记里就记着这样一件事:期中考试分数出来了,我又是倒数第一,上官红英比我多一分。回家的路上,碰到王老师,王老师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跟我说:“上官红英昨天跟我说:‘没有吴兴我该怎么办’”。我一听吓了一大跳,“老师,我成绩差,不是因为谈恋爱,我跟她真的没有什么……”我极力申辩,谁知王老师一听哈哈大笑,“她是说没有你她就成了倒数第一了。”然后王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有三个人,第一个信奉巫师,经常酗酒,嗜烟如命,还有两个情妇;第二个贪睡,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一公斤白兰地,还吸鸦片,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第三个是国家战斗英雄,喜欢素食,不吸烟,年轻时无违法犯罪记录。你说,这三个人中,最后谁成为最出色的英雄人物呢?我选了第三个,但答案错了,因为第一个人是罗斯福,第二个人是邱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最后老师说:“过去不等于未来,行动起来,下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你!”

改变就在瞬间,自此吴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年后,吴兴挤进了年级的前十名。

……

以校门为界

和其他老师一样,王立也用手机,但在学校里你听不到他的手机响,因为他进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调到会议模式,让来电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坦言:我这样做并不是担心不敬业就会失业,而是我需要有这样一片安静又有人气的部落,在这个沉稳的空间,我可以缓缓释放琐屑与压抑,一点点地剥离欲望与猥亵,进入完全的宁静,体验更干净、更真实、更纯粹、更轻松的生存。

艾略特说:爱是一种折磨。深知个中滋味的王立宁可让道德课本上那些美丽的字句痛苦地呻吟着,也要对学生这样一个独特的个体表示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爱,或许他已经知道拿什么来“拯救”学生。每当教室里有不和谐时,他会用幽默把它精细地包裹起来,说“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说闲话,我会闭上眼睛。”他能体味出学生的无奈,他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这么做。”

在课堂上,偶尔也会受到电话“骚扰”,但他会趁学生讨论的空隙,发出那条预存在手机里的短信:“sorry,I,m身教ing”,一如QQ游戏中的“我等到花儿已谢了。”

王立说:专注是我做事的准则,高效是我追求的目标。他从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简单的画叉或钩,他觉得这是对知识的亵渎、对学生的敷衍,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所以他一般不让学生上交作业,他说“我喜欢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更欣赏他们在课后面红耳赤的争论,我喜欢看他们凝神静气的思考模样……”

而当你催促他下班的时候,他的回答常常是: “我必须把事做完,因为一出校门,我就不是老师了。”

校门外有最喜爱的朋友,有更广阔的天空,有离不开的土地。

在学校里轻易不打电话的他,一出校门,他的手机就铃声不断。他的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在银行上班的同学,打听今天大盘什么点,有几支股是涨停,然后他就会邀上三五好友上酒吧,他说要尝遍各类风味不同的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伏特加、百利甜还有杰克丹尼。

回到家里,他上网听朋友们诉说,把一些漂亮的画面与朋友们分享,在喜欢的版面留下些爵士冰啤的心情,也不忘去威客网查看又有几个金点子可以增加自己的进帐;或者让酷爱的音乐在房间肆意流淌,扒在柔软的床上翻阅学生抽屉里流行的漫画小说;或抱着吉他吟唱心中的恋曲,……一切随心所欲,再沉眠到自然醒……

王立说我热爱豪宅与名车,当然还有像旅游、看电影、参加歌会、笔会、玩高尔夫这样的时尚消费,所以我会去赚很多的银子。但我不去补课,我不补课并不等于我不喜欢银子,也不是不喜欢在羊身上拔毛的感觉,我不以追求物质为耻,也不以只追求精神为傲,只是我自恃还有不一般的聪明头脑,想把知识卖个好价钱。

周末,王立会带上钓具和背篓与朋友们一起去乡下,把工作的烦恼和疲惫浸泡在那清澈的河水中,蘸着阳光的味道咀嚼面包和干粮,和着河水的破裂声,与树上的小鸟们一起大声的歌唱,让心情在城市人无法想象的空间放飞。
   长假他会约好一些“驴友”,去阅读山水,沐海南的椰风荔雨,看南京的沧海桑田,觅敦煌的古道瘦马,听青海的蓝色奏鸣曲……

 而对于一个雄心与责任心兼具的王立来说,走出校门不是逃离,而是再次回归。王立告诉我,“我不能让我的教学资源枯竭,也不能像蚯蚓一样吞着泥巴然后又吐出来,更不能用‘考试’来要挟学生听课。我害怕激情在宁静的校园沉淀,没有激情的思想就会枯化,就会停止生长,而没有生机的生命是无力激活另一个生命的,所以我必须走出校门,这样的课堂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这就是王立,年轻,知性而自信,在尊重事业的同时敬畏生命,在追求物质的丰厚的同时又不放弃精神的高贵与灵性的成长。

做自己的导师

王立有过这样的职业告白:

我已经过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的年龄,我知晓自己的质料和内心的激流,我懂得自己只能做某些事。我选择做老师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我迷茫的时候没有碰到一个能为我指点迷津的好老师,而且我也知道这不是我的运气不好,而是因为这样的老师太少。而一个人最可怕的事是“发觉自己跑得太快,该停下来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停在没有方向的十字路口。”

当然我选择做老师并不是希望做孩子们的导师,我做不了孩子们的导师,也不想做孩子们的导师,我只是选择了一种经由心灵指引的生活方式。我的梦想是:做自己的导师,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都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我的世界里最亲近的名词有两个: “学生”和“书”,亲近他们的青葱岁月,书生意气,我的眸子才不会秽浊,我的思想才不会蒙尘;天下风光在读书,所以我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用那些秉笔血性之作来浸润肌肤、强健心骨。我读的书很杂,什么都有:《黄帝内经》、《人体营养学》、《推销之神》、《尼尔斯骑鹅历险记》、《金刚经》、《冰鉴》、《马克思传》等等,当然,我每个月至少要读一本学生藏在抽屉里看的书,尽管多半是郭敬明、小妮子、明晓溪等的青春或魔幻小说,从中我可以了解更多眼睛观察不到的细节,读一本这样的书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要观察发现那些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了解的细节至少要搭上几倍的时间,还有宝贵的精气神,所以我觉得很划算。

当我听到鲁迅说“青年中也有混蛋,有懦夫,有叛徒”的时候,我开始读人,学生、家长、小贩、的哥等等,我还会通过电视、光碟、杂志、讲座、峰会等途径阅尽人间名家大师,至今我已直接或间接听过肖川、周彬、李阳、南怀瑾、余秋雨、张思明等的声音。看不同的人,读不同的叙事,我把几米的简单深虑、安倍吉俊的压抑黑暗、阿甘的善良纯朴、柯南的机智勇敢幻同一盏灯,像盲人摸索的手指上的眼睛,在前方的路上照耀着、指引着。

与未来同行

“我不去想未来怎么样,未来真的很远,不是心灵所能包孕的距离。但我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王立没有把学生当成功的筹码,而是把自信搁在自己的身上。他说能培养二、三个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这自是一种自豪,但自豪是无法替代自信的。他说:“我害怕优秀学生的离去,带走了我的青春、智慧与帅气,而一个人身上没有的东西,是谁也无法夺走的。”

他自诩自己是戴斗笠的牧师,无需太多的光环,孤寂的时候只要朝着太阳的方向用力微笑,他就能体验到生存的纯粹、心灵的高贵、灵魂的圣洁。他觉得在喧嚣的潮流中能坚持并养活自己的理想是件很幸福的事。

下面是王立经常念叨的一首诗,我借以结束本篇报告。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

你失去了哪些本能?

Posted: 2009年5月1日 カテゴリー:
你失去了哪些本能?

  在全球化的新生代中,有三类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科技废人、传统弃儿、职业病人。

  不要一厢情愿地相信“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其实是以智能化和傻瓜化为本,令人动一下大拇指就能完成一切行为,从打电话、找人、做饭、听音乐、做记录、开飞机到发射导弹。结果是以“电话号码健忘症”为代表的“数码痴呆症”在流行,商务通和googIe、点唱机和刻录光盘取代了我们的记忆能力。

  高科技令我们淡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身体。不知不觉间,我们荒废了那么多的本能,从身体的机能,到心灵的感应。高科技能救我们吗?除了攀比数码产品的升级版本,我们获得的是对它更深的依赖和自身本能更快的丧失。

  因为,你极有可能退化13种能力——

  1.视力:电脑、电视和不规律的作息让大家都戴上了眼镜。因为戴了隐形眼镜大家才不知道你近视。

  2.听觉:随身携带MP3,长时间戴耳塞和汽车里的high曲都导致听力衰退或迟钝。

  3.消化功能:生食越来越不敢吃,食物越来越精细。娇贵的肠胃,贫乏的乐趣,胃病成为全民性的职业病。

  4.嗅觉的辨别和记忆功能:你当不了猎人,而且被香水和古龙水蒙蔽已久,甚至记不得最近一次恋爱时那人身上的味道了。

  5.运动能力:打的、坐飞机、长期伏案,大脑发达而四肢功能退化,力量只够爬楼梯,连拎一桶水都吃力。灵活性只剩大拇指,最擅长发短信了。

  6.身体的忍受力:四季必备止痛药的后果,即使是小手术都让人不能忍受。热了有空调,冷了有电暖器。

  7.免疫和抵抗力:各式药物抗病毒,结果一场流感就能击倒整间办公室的人。

  8.生物钟:不可能自然醒了。没有闹钟,肯定睡过头。

  9.记忆力:不少人会偶尔忘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靠记事本和手机,连小学生也有文曲星。

  10.计算能力:能用计算器就用计算器,所有手机都附带的功能。老以为半径9英寸和6英寸的比萨饼加起来肯定比12英寸的要划算。

  11.现实生存能力:电玩让年轻的孩子们活在另一个世界,然后更严重地被社会伤害。另一方面,人们进入餐馆就能当美食家,但自己连荷包蛋都煎不好。

  12.独处的能力: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狂发短信、打电话、看电视、上网、逛街、购物以填充和打发时间,想方设法不静静地呆着。

  13.多元发展的专业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经不容易,成为多面手绝对是不可能的了,最多能应付《幸运52》。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