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009 のアーカイブ

中国悬空寺建筑知多少

Posted: 2009年3月31日 カテゴリー:
研究室有人在研究日本悬空建筑,顺便搜索了一下中国的‘

中国悬空寺建筑知多少http://www.chamshantemple.org/?action-viewnews-itemid-837

发布:2009-2-04 16:40 来源: 香港佛教联合会

中国悬空寺建筑知多少

<>
一、佛教建筑主要是寺和塔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而自汉魏以来,由于受到佛教传入的影响,我国艺术的各个领域更加异彩纷呈,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果没有佛教艺术,汉魏以来的中国艺术不仅远为逊色,而且在某些领域甚至会出现一片空白。

    艺术是佛教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之一。佛教建筑主要是寺和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寺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的佛教诸国也都有同 类的建筑。如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 的传入而发展起来的。既有印度的风格,又有中华民族特色。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统的形式建造的。中国的佛教石 窟为数甚多,其中以甘肃敦煌、山西云岗、河南龙门等最为著名。我国的佛塔建筑起源很早,现存的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 留下的。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祀状的圆坟形的,上饰竿和伞,后来发展成相轮(在塔剎顶部竖起一根金属剎,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剎身)。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华 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如北京和山西五台山的白塔。二是中国式的,主要采取中国 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硫璃砖塔等。西藏的佛寺建筑和汉地有所不同,一般 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日本 的东本愿寺、韩国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雄伟壮丽,都是世界有名的古剎。

   中国佛寺建筑在山区的一般都依山势而建,逐步升高,如宁波天童寺、莆田广化寺,庄严宏伟,独具特色。而各地的悬空寺建筑,尤为奇特,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悬空寺知多少?这是中外佛教徒和旅游者所共同关心的。本文试作概括的介绍,以供佛弟子朝拜和旅游者瞻仰的参考。

二、山西浑源县悬空寺

   山西浑源县悬空寺座落在城南五公里。建在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据《恒山志》记载,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间),全寺有殿院楼阁四十间。陡 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础,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登楼俯瞰,如临深渊,有惊无险。谷底仰视,悬崖若虹,别具一格;隔谷遥望,如壁间雏凤,景色幽雅。悬空寺地 势窄险,面对恒山,背倚翠屏,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寺背西面东,院内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巧夺天工。下砌砖壁,上筑楼阁,身临其 境,俯瞰谷溪风貌,仰望瀑布飞溅,有如置身石壁间,自然美景,尽在眼底。寺内凿崖为基,起三层檐歇山顶殿阁两座,南北高下对峙,中隔断崖,飞架栈道相通, 其上又起重檐楼阁两层,鬼斧神工,堪称一绝。整个建筑,设计别出心裁,风格不同凡响。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曲曲折折,构思之奇妙,饶有诗情画意。正如栈道 上石刻所云:「公输天巧」。悬空寺内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佛菩萨像八十余种,古人题畭镌刻于壁间,诗兴雅意,尽在其中。

三、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

   河北省井陉县东北有苍岩山,山上建有福庆寺,相传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在此出家为尼,一说为隋文帝女妙阳公主修身之所。但此寺建于隋朝,可以推定。主体建筑 楼殿座落在单孔弧圈形石桥上,石桥飞跨对峙的两岸之间。桥上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一座九脊重檐楼阁式建筑。游人若游此殿,须从桥下拾级三百,方可如 愿,别具一格,饶有情趣。

    苍岩山群峦积翠,危崖峭壁,古柏横空,重林苍郁,福庆寺的殿、阁、楼、台多掩翳于山麓古木之间。从山脚沿石涧入山,怪石嶙峋,白檀茂密,树根裸露,盘抱巨 石,奇姿异态,宛如盆景,惟此处独有。蜿蜒前行,有石磴道三百六十余级,拾级而上,如缘梯入云。至福庆寺,门悬「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金字对 联,描绘寺在悬空的实景。门前峭壁对峙,南北飞架三孔石桥,上建桥楼殿。从两山下仰望青天,隙仅一线。古人有诗云:「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叹 为奇景。山上尚有苍山书院、万仙堂、峰回轩、藏经楼、公主祠等建筑和岩关锁翠,风泉漱玉,阴崖石乳,山腰绮柏,窍开洞天,空谷鸟声等十六个景点。禅房古 剎,碑碣夹道,瀑布清泉,飞珠漱玉,步步引人入胜。所以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惟苍岩」的盛名。

    苍岩山上还有南阳公主祠,是福庆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西朝东,面对翠壁百丈。祠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九脊顶,上盖黄绿琉璃瓦,檐下飞头全挂风铎,风吹铃 响,悠扬悦耳。祠内有龛三个,内有南阳公主塑像,两侧各塑站立的乐伎,作手执乐器演奏上,神态自如,形象传神。山墙上布满壁画,工笔彩绘,为公主修身得 道,济世救人的故事。在龛后北面有洞,为公主寝殿,内原有公主木制像一躯,侧身而栃,祠南有一砖塔,高约十米,平面呈八角形,塔座较高,塔身出五层檐,每 层檐角出木角梁,为明代晚期之作。

    桥楼殿是福庆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建在长十五米,宽九米的单孔弧券形石桥上。石桥飞跨对峙的两崖之间,势若长虹,凌空欲飞,所以亦属悬空寺类。桥楼殿面宽五 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是一座九脊重檐楼阁式建筑。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顶势平缓,翼角高翘而柔和自然,具有清代早期建筑的特点。正脊两吻间 有狮子驮塔、飞马、仙人骑龙等饰件。上檐和下檐的椽、标、枋饰有苏式彩画。两梢间有楼梯可以登临远眺,四周峰峦迭翠,云雾茫茫,令人心旷神怡。

四、「江南悬空寺」建德大慈岩

   浙江建德大慈岩,有「江南悬空寺」的美称,座落于浙江建德县城二十七公里处,山形诡怪。五峰如指弓屈成一拳,直云表,四面玲珑,白云缭绕,高约六百米。 南麓有石阶千级,盘旋而上。山巅古剎大慈寺,建于元大德初年。主体建筑地藏王菩萨大殿,建在垂直二百米高的绝壁上,一半嵌入岩,一半凌架悬崖,有长廊相 接,石栏连续,因势布局,与山峰混为一体。大慈岩以天然立佛闻名于世。大佛头部高四十一.三米,肩宽六十米,总高达一百四十七米,形象巨大而逼真,尤其是 此大佛属于山岩自然造型,别具一格,被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巍峨宏伟,堪称一绝。大慈岩除有罗浮仙境、一线天、玉池、云亭等胜迹外,最近又重 塑了造型独特的半身地藏、滴水观音菩萨像,以及十八罗汉像。在香亭峰新塑高达八米的弥勒大佛,除原有「江南悬空寺」外,还新建「第二悬空寺」。

    在建德县城东三十六公里三江口,有「严陵八景」之一「双塔凌云」。两塔隔江相望,从耳立云天,南方为南峰塔,北为北峰塔,均为七级砖塔,有盘梯可登塔顶。 双塔建于隋末唐初,明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年)重修。宋维藩题词云:「雁塔盘空耸秀,突兀碧云间,百尺栖头上,烟雾锁栏杆。」北塔下有方腊点将台、碧波 井、刀劈岩;南塔中有《两峰建塔记》石碑,记述双塔建筑的因缘。

五、昆明西山三清阁和龙门

   西山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十五公里处,由高峣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群峰组成,屹立于滇池西岸,最高峰为太华山,高出滇池水面约四百七十 米。起伏的山峦,白云飘渺,好似睡佛栃于云中,因此有栃佛山之称。民间传说古时有一青年女子因丈夫被酋长抓到边远地方当奴隶,她日日思念,夜夜悲啼,泪水 积成滇池,最后仰面倒下化为西山。当时有凤凰飞来哀吊,人们误当碧鸡,所以又称「碧鸡山」。全山除山石磷峋的罗汉崖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林木所覆盖。名胜古 迹分布在层林迭翠的山涧,主要有三清阁、华亭寺、太华寺、龙门等胜境。

    三清阁建在西山的罗汉崖上。是一组九层、十二座殿阁、一石坊的建筑群。元代为梁王避暑宫,后改为凌虚阁、玉皇阁,明改为海崖寺,又称罗汉寺,后又改今称。 现存建筑是经元明清三代修建而成,有西山公路直通阁下,沿石级而上。各殿阁为儒释道混合塑像,并有孝牛泉、云华洞、石室等胜景,均在险峻的峭壁上,有空中 楼阁之感。从三清阁穿过镌有「别有洞天」四字的狭窄石道,沿而上,至云海、石林等石室平台,眼界豁然开朗。续往南行,危崖壁立,岩间开辟一条傍山开窗隧道 抵慈云洞。室内雕观世音菩萨坐像,其门楹、香炉、藻井及各种装饰,都是在原岩上雕刻而成,室外有方形平台及石栏,此处题畭刻石甚多。沿隧道石阶登上,即至 刻有「龙门」二字的石坊。入内有石室为达天阁。整段工程始凿于清干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至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完成。达天阁供奉文魁星像,提斗执 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为百丈的悬崖峭壁,有壁联写道:「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身临其境,海天一色,视 野广傦,晨观日出,烟霞变幻,气象万千,可称滇中第一胜境。

六、陕西陇县景福山与山西广灵小悬空寺

   陕西陇县景福山王母宫始建于金,主体建筑有楹殿阁,上下垂直,悬挂在绝壁上,被誉为天下奇观。

    山西广灵县城南里许有壸山上有「小悬空寺」为大士庵和水神庙的合称。平地一山,岩石兀峙,丰水源泉环山涌出,汇成池塘,壸河水至此与丰水汇合,形成巨潭, 广百余亩,夏秋碧光潋艳,寒冬雾气朦胧,古柏苍翠,杨柳夹岸,浮萍常青。壸山如同孤岛。寺庙建于山巅。南向筑桥,可登临远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遗 物。平面八角形,有山门、正殿、东西配殿、钟楼等。殿堂雕刻细腻,钟楼结构玲珑,前有掖门穿通,周设回廊围护。寺内东南隅矗立着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一 座,高约二十米,雕刻斗拱、门窗、脊饰、塔剎,比例适度,形体秀美,结构规整,翼角翚飞。寺内古井,直通山下泉源。殿堂楼阁与泉源月色交相辉映,颇具江南 水乡风光。

   香港善信们如来内地朝觐旅游,不妨就近去各悬空寺观赏奇景!

关于未来会不会有时光机器的推断

Posted: 2009年3月27日 カテゴリー:
,网上看到的,很佩服这个人的聪明才智:

详细描述 – 写下一个不知道结果但又即将发生的事件,为了证明时光机器的存在,让自己的后代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回来将我此事件提告诉我,然后再验证事件的真假。是否可行?
比如,今天是10月27日,我提出要求,让我的后代在发明时光机器以后,一定要在10月28日晚上7点以前,通过特定的方式告诉我10月28日晚上福利彩票的开奖号码(想钱想疯了)。而且让自己的后人永远传下去。到了28日晚上7点,能不能就此简单的鉴定在未来有没有时光机器呢?如果有时光机器,而且已经发明,并且我的后人呢可以使用过,那么在10月28日晚上7点前,一定会有人通过时光机器来回答 我的问题。如果没有时光机器,就可以否定在未来时光机器以说。

AHCI SCI SSCI

Posted: 2009年3月19日 カテゴリー:
AHCI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的首字母缩写,中文名为“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它与美国另外两大科学索引SCISSCI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首字母缩写,名为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首字母缩写,名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是综合性人文与艺术类文献检索的数据库。AHCI收录期刊涉及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与建筑、表演艺术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
相比较而言,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这两大索引更熟悉一些,而对AHCI较为陌生。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和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Science)和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但从学科的发展看,我国将学科分为三大学科是一种必然趋势。
AHCI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期刊收录系统的三大索引之一,始终坚持收录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与人文科学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高度认同。据统计,AHCI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收录艺术与人文科学28个学科共1100多种期刊。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以英文期刊为主。目前中文期刊除《外国文学研究》被AHCI收录外,台湾地区与香港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AHCI收录。
除了扩展版外,三大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学术期刊的标准相同。不过,SCISSCI对收录的期刊还有一个影响因子的排序列表。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反映文献或文献集合的重要性的宏观度量。由于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各类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该刊前两年的论文总数)。

目前,在我国的少数著名高校和台湾地区高校,已明确将SCISSCI的影响因子排序在前百分之三十以内的期刊,视做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或核心期刊。这种由论文的“量”转变到“质”的评价方式,反映了学术界对学术水准的评价越来越趋于理性化、科学化。AHCI由于收录的期刊数相对较少以及人文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目前还没有对所收录期刊进行影响因子的统计与排序,因此目前凡是被AHCI收录的期刊都被视为优秀期刊或核心期刊。

单纯的面容

Posted: 2009年3月9日 カテゴリー:
王 樽
http://www.gmw.cn/02sz/2007-07/01/content_659888.htm

真正的智者都是很单纯的,年岁越大越显出澄澈和纯真。(卡希镜头下的毕加索)

 
 一

  有许多年,我曾徘徊在不同的女子之
间,与她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像情人,又不像同事和朋友,关系微妙而暧昧。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花心,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她们无欲无求,且一直保持着坐怀不乱的基本姿态。那时,我朦胧意识到,我之所以不把那些女子当成恋爱的对象,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找到令我迷恋的脸。我一直不大明白,她们的脸为何不能让我产生迷恋,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了“奥黛丽·赫本”,请原谅我的僭用,之所以加上引号也是以示区别,我当时的这位新交女友眉目之间确有一点点像那位美国明星。巧合的是,正是在这个时期,我看了《罗马假日》,从而有了这个发现,也从而让我更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需要说明的是,“奥黛丽·赫本”没有看上我这个一厢情愿的人,她很快拂袖而去。

  这段悲惨的经历让我明白两个道理:一是,所谓甜蜜的爱必靠双方共同实现,任何单方面的相思最终都是苦涩的;二是,我蓦然发现了某种美丽的规律性秘诀。这个秘诀并不神秘,银幕上的奥黛丽·赫本和我在生活中遭遇的只是有点仿像的“奥黛丽·赫本”,以及我们看到的公认大美女,若将她们的脸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某种相似点。如果说她们是迷人的,那么,迷人的构成点实际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天下所有美貌的内在要素大同小异。是有某种规律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我们姑且称其为审美的规律。若干年后,我的一位喜欢解构的朋友从电脑照片里截取了各种著名明星美女的眼睛、嘴唇、脸颊,将其按照不同部位集中归类,我从中只能辨认出某些明星的部件,更多的是或张冠李戴或似曾相识而难以说得准确。如果说,这些美丽构件有什么共同点的话,就是它们都很娇嫩,有着突出的童稚之美。再后来,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有人曾把美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的脸部细节输进电脑,结果电脑推测她们的年龄在6至7岁之间,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它的结论是,美丽女人的脸蛋看上去都有着孩子般的童稚之美。

  想到早些年身边的女子,她们如走马灯般穿梭,我不无悲哀地发现,之所以难以找到令人迷恋的脸,是因为她们多已是十分世故和世俗,已遗失了孩子般的童稚之美。当然,那个让我身心激荡的“奥黛丽·赫本”是有着童稚之美的,可惜,她没有看中我那未老先衰的脸。人生的悲剧亦是如此。

  二

  在我初学绘画的日子,喜欢揣摩加拿大摄影大师卡希的作品。他为20世纪众多杰出人物拍摄的肖像不仅是摄影史上的名作,更成了那些杰出人物的标志性形象。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说,让卡希拍照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成就。我常常翻阅卡希的摄影集,他作品中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令我着迷。

  有年春天,我应一位出版家之邀,着手编选一本卡希作品的小册子,我为这本小册子定名为《智者的面貌》。在围绕“智者”这一概念遴选作品时,我不无惊奇地发现,在卡希的镜头下,这些不同领域的世界级风云人物、“当今人类的财富”,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单纯,我恍然意识到,这也就是卡希作品的魅力所在。

  看看“愤怒的雄狮”丘吉尔,他的拍案而起的形象曾被不少人解读为代表了不向纳粹屈服的“伟大英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其实,仔细凝视这张怒气冲冲的肖像,人们看到的是他的单纯——没有政治家的狡诈、世故和老谋深算,与其说那是贵为一国之君的首相,不如说更像一个意气毕露的老少年。事实上,丘吉尔瞬间表现的愤怒,是因为卡希在按下快门前,不客气地从他嘴里拿下了他的大雪茄,从而惹怒了这位“雄狮”。

  在为爱因斯坦拍摄的几幅肖像中,爱因斯坦应卡希的要求摆出了几个动作,每幅动作和构图不同,但神态却大同小异。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有智慧的人”,以他特有的温厚善良的神态,悲天悯人地看着镜头,目光单纯忧伤,甚至有点腼腆。

  与丘吉尔一样,美国大作家海明威一向也被称为典型的硬汉,多次出生入死的非凡经历使他成为最有传奇色彩的语言大师。卡希为他拍了一组肖像,有的深沉刚毅,有的平静安详,但每幅照片的眼神里都鲜明地流露着他的带点羞涩的谦和与纯净。还有,美术大师毕加索,坐在绘有裸女图案的画瓶旁,故作镇静的样子显得很顽皮;而现代派大画家米罗一手托腮歪头沉思、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双手贴颊的神情简直就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小孩。

  注意到这些智者,我看到了他们共同的特征:眼神清澈明亮、表情单纯如稚子。看多了得志便猖狂的嘴脸,再看这些大智者的面貌,便有一种灵魂被沐浴的感觉,他们透彻洞察人世后所显现的达观甚至天真令人感慨感动。

  我不禁想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等渗透着先哲智慧的成语。明人刘基在《郁离子·大智》中说,“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聪明的人不自以为是,就是天下最大的智慧了。我想,值得尊敬的容貌,除了单纯还应该具有智慧,而单纯和智慧本身就是一种美。

梁啟超先生談讀書方法

Posted: 2009年3月4日 カテゴリー: 图书
原文摘自《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http://libweb.zju.edu.cn:8080/renwen/site/GuoXue/essay/lqc_gxrm.htm

治国学杂话
梁启超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最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的趣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在……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最少也该和外国书作平等待遇。你这样待遇他,他给回你的愉快报酬,最少也和读外国书所得的有同等分量。

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人人公认的。但会做学问的人,觉得趣味就在这一点。吃现在,是最没意思的事,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才喜欢的。一种问题,被别人做完了,四平八正的编成教科书样子给我读,读去自然是毫不费力。但从这不费力上头,结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细致不刻入。专门喜欢读这类书的人,久而久之,会把自己创作的才能汩没哩。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舒服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过有意味的生活,须是哥伦布初到美洲时。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会实况,都是极重要的。但书籍为保存过去原料之一种宝库,且可以为现在实测各方面之引线。就这点看来,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感谢它,不应该厌恶它。因为我们的事业比方要办厂,原料的供给,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读中国书,自然像披沙捡金,沙多金少。但我们若把他作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籍和语句,也许有大功用。须知工厂种类多着呢。一个厂里头还有许多副产物哩。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那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短的钞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汪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诸君勿因初读中国书,勤劳大而结果少,便生退悔。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想专向现时所读这一本书里讨现钱现货的,得多少报酬,最要­紧的是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好记忆的脑力。青年期所读各­书,不外借来做达这两个目的的梯子。我所说的前提倘若不错,则读­外国书和读中国书当然都各有益处。外国名著,组织得好,易引起兴­味,他的研究方法,整整齐齐摆出来,可以

做我们模范,这是好处;我们滑眼读去,容易变成享现成福的少爷们­,不知甘苦来历,这是坏处。中国书未经整理,一读便是一个闷头棍­,每每打断兴味,这是坏处;逼着你披荆斩棘,寻路来走,或者走许­多冤枉路(只要走路断无冤枉,走错了回头,便是绝好教训),从甘­苦阅历中磨炼出智慧,得苦尽甘来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都最真切,­这是好处。

还有一件,我在前项书目表中有好几处写“希望熟读成诵”字样,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一种类是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我所以有些书希望熟读成诵者在此,但亦不过一种格­外希望而已,并不谓非如此不可。最后还专向清华同学诸君说几句话:我希望诸君对于国学的修养比旁的学校学生格外加功。诸君受社会恩惠,是比别人独优的。诸君将来在全社会上一定占势力,是眼看得见的。诸君回国之后对于中国文化有无贡献,便是诸君功罪的标准。

任你学成一位天字第一号形神毕肖的美国学者,只怕于中国文化没有多少影响。若这样便有影响,我们把美国蓝眼睛的大博士抬一百几十位来便够了,又何必诸君呢?诸君须要牢牢记着:你不是美国学生,是中国留学生。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请你自己打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