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008 のアーカイブ

网站的性格测试,日语好的同学帮忙看看啦

Posted: 2008年11月30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あなたはネゴシエイターエクスプローラー

あなたは物事を大きく捉えて考えるのが得意で、どんな問題でも広く長期的な視点から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また、たくさんの事を巧みにこなします。さまざまな素材をたやすく組み合わせ、また多くの要素を直線的にではなく網の目のように捉えて考える傾向があります。あなたは想像力があり、さまざまな仮説を立てて考えるのが好きです。

あなたは社交上手で、話をするのも人の話を聞くのも得意です。 他の人の表情や身振りや声の調子を正確に読み取ることができるため、人が望んでいることや必要としていることが直感的にわかります。

あなたはとても温かい心の持ち主で、大変面倒見のいい人です。そのせいで、友人や同僚を助けるために自分を犠牲にすることもあります。また、あなたは世界をよくするために何かしたいと願っています。

あなたは新しいアイデアや新しい体験を歓迎します。柔軟性があり、人当たりがよく、冒険心もあります。あなた自身は計画性のある性格を持ち合わせていますが、感覚的で自由奔放な人に惹かれます。

あなたは対立を好まず、お互いが納得できる解決策を見つけようとします。そしてネゴシエイターとしての手腕で、周囲の混乱した状況をうまくおさめ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あなたは温かく思いやりがあり、刺激的でもあるパートナーです。

あなたの基本性格タイプと副性格タイプ
  • あなたの基本性格タイプ = ネゴシエイター
  • あなたの副性格タイプ = エクスプローラー
  • E

    エクスプローラー – 26%

    N

    ネゴシエイター – 27%

    B

    ビルダー – 23%

    D

    ディレクター – 24%

    性格の内訳

    誰でも 4 つの性格タイプのすべての特徴を少しずつ持っていますが、ほとんどの場合その中の 1 つが強く現れます。 これを基本性格タイプと呼びます。

    2 番目に強く現れるものは 副性格タイプと呼びます。 副性格タイプは、基本性格タイプほど強くではありませんが、そのタイプの特徴の一部が現れているものです。

    ビルダー, 23% : とても人気者です。 家庭や家族に深い愛着があります。 落ち着きがあり、あまり思い悩みません。 誠実でしっかりした性格で、大切なものを守ろうとします。

    エクスプローラー, 26% : エネルギッシュで創造性に富み、前向きです 目新しいもの、リスクや楽しみを求めます。 知的好奇心が強く、人の意見にあまり左右されません。

    ネゴシエイター, 27% : 全体像を考え、長期的な計画を立てたり全員の意見をまとめることに優れています。 本質を見抜く力があります。柔軟性があり、言語的感覚に優れ、社交的です。 想像力と思いやり、面倒見のよさがあります。

    ディレクター, 24% : 大胆で独創的、率直で発想が豊かです。 既成の概念にとらわれません。 抽象的な思考や短期的な計画を立てるのが得意です。 主張が強く、競争心があります。 意志が強く有能です。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

Posted: 2008年11月27日 カテゴリー:
吉姆?罗杰斯 著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 2008年7月

【自序:尽其所能学习新知识来赚钱,才能三十七岁就退休】

过去我一向认为孩子是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讨厌鬼,我对有孩子的人都表达万分的同情,我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没想到我真是大错特错。
  现在我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个星期七天都离不开我的女儿。事实上,假如有读者还没有小孩,我会劝你赶紧回去“做人”。你无法想象孩子可以带给你多少的乐趣。我到年纪很大时才成为父亲,所以有很多的经验可以教我的女儿。假如我在二十、三十岁就做父亲的话,对孩子、孩子的母亲和我自己都会是梦魇,但是现在我已有时间、精力和经验,可以享受我最新的乐趣。
这本书是写给我两个尚未识字的女儿的,因为这些是我希望她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能知道的重要生活知识。不过它对一般人也有帮助,因为里面有很多教训是我从做投资家和冒险家的过程中学来的,例如,不要跟随群众,要有自己的看法,去购买一个国家的未来……
给我的女儿
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他是个勤奋的人,尽其所能地学习新的知识来赚钱,所以才能在三十七岁时退休。
  我是个乡下来的孩子,一心想着如何赚到足够的钱使自己自由自在,毋须听人使唤。我五岁时就在棒球场捡空可乐瓶换钱,这是我第一个赚钱的工作,六岁时就在球场中有自己的摊子。最后我到了华尔街,在这里我发现最佳的赚钱机会──竟然有人付钱给我发挥我的热情,奖赏我对这个世界的无边好奇。一旦赚够了足以让我退休的财富,我就不再需要工作,也因此可以随心所欲的环游世界,并满足我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学习热忱。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找事做,而且大多做得相当成功。但现在,这世界上能带给我最大快乐的是我的家庭。为了你们两个,我要与你们分享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使你们也能过成功的日子。

第一封信:没有人靠有样学样而成功

     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去做,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可能成功的指标。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决定--关于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关于住在哪里,关于怎么投资你的金钱。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别人的忠告当然有对的时候,但事后证明这些忠告无用的次数却更多。你们必须靠自己研究──尽可能学习面对挑战的本事,自行判断讯息的真伪并为自己做决定。

     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思索比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听从他人的决定,更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每一次都让我损失惨重。于是我不再让别人影响我,并根据自己所下的决定采取行动。直到年过三十,我终于了解这才是最佳的投资之道;我同时也知道,我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自己遵照这个原则,而不去想会不会太迟了。

     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关于游泳健将唐娜‧迪薇罗娜(Donna de Varona)的报导,报导指出早期她是个不错但并非顶尖的游泳选手,但是她后来却在奥运中拿到两面金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她回答记者:「以前我老是在注意别的游泳选手,但是之后我就学会无视于他们,游我自己的泳。」

     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

     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去做,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可能成功的指标。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是很需要勇气的。事实是,这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follow the crowd)而成功的。

     我用中国给你们举个例子。过去人家都说那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国家,而事实上,直到一九九○年代晚期之前,几乎没有西方人真的试着在中国投资过。

     在一九八年代,我发现中国大有潜力,于是开始尽我所能的搜集中国的资料,开始在这里投资。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我疯了才会这么做,他们说这个食古不化、不知变通的共产国家,绝对不会允许外国人在这里投资成功,而且他们会没收成功者的财产。但我听从自己的直觉,尽可能的判读所有找得到的有关中国各种局势的文件,也实地参访好些地方,做自己的研究。

     逻辑很简单:那个国家有超过十亿的人口,他们的储蓄率高得惊人──超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这些钱是他们可以用来投资的。一个有这么高储蓄率的国家,怎么可能不会成长?

第二封信:做你热爱的事

     假如你喜欢烧菜,就去开一间你自己的餐馆;假如你擅长跳舞,就去学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在我开始第一项事业时,我是个六岁的企业家。你们或许会觉得太早了点吧,其实年龄与你想开始做什么事并不相干。我宁可花时间在棒球场捡空瓶子换钱,也不愿花时间在球场上跟朋友打棒球。

     我在六岁时,第一次借到钱来开展自己的事业。我买了一部卖花生米和可乐的小推车,在儿童棒球联盟比赛时,成功的赚了不少钱。五年之后,我不但还清了向我父亲借贷的钱,银行里还有一百美元的存款。

     当你发现有一件事是你感兴趣的,别让年龄牵绊你,去做就是了。

     该怎么做才会成功呢?答案非常简单:做你热爱的事。我在投资方面会成功,因为那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假如你喜欢烧菜,就去开一间你自己的餐馆;假如你擅长跳舞,就去学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只要负担得起基本的生活费用,我会很高兴免费研究这些事。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他们不是在「上班」,而是每天迫不及待睁开眼睛,赶快去享受工作的乐趣。

     假如选择一个你们不关心的领域,就不可能有希望获得成功。

     假如你喜欢且关心自己所做的事,自然会想把它们做得最好。投资和生活一样,细节往往是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所以你不能忽略任何细节,不管它看似多么的无关紧要,你必须搜寻、验证每个讯息,只要与你的投资决策有关,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让你觉得不安的问题或感觉,都要找出答案来。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往往出在研究不够彻底,只看他们随手可拿到的资讯。

     当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有位同学问我,我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考试。他认为花五个小时准备就很够用了。我无法回答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因为我根本一直在读书、温习功课。来自阿拉巴马的穷乡僻壤,能够进入耶鲁大学就足以让我头昏了,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来自有名的高中,根基都比我好。我唯一比他们强的地方是我比他们用功,我尽可能的读书,我认为没有「我已经准备得够好了」这回事。

     我所做的成功投资,都是因为事先花时间尽可能的搜集资讯,详细研读每个细节。假如你涉入自己不懂的事物,那你永远不会成功。假如你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下注,这不是在投资,这叫赌博。

     在纳米比亚(Namibia)的旅行途中,我买了一颗钻石送给你们的母亲,店家说这颗钻石值七万美元,我杀价杀到五百美元。(才看了这颗钻石一眼,你们母亲就宣称我被坑了。)后来,我在坦尚尼亚(Tanzania)把这颗钻石秀给一位钻石商人看,他大笑,因为那不是颗钻石,而是玻璃珠!我当然知道钻石的价值,但是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这样。我不能分辨真的和假的钻石,所以我会上当。我一直告诉人家只能投资在你懂的东西上,自己却在钻石上栽了个大跟头。

     假如你们想成功,一定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连如何区辨一颗钻石的真假都做不到,最后你手上握有的,会和我一样,就只是一颗玻璃珠。现在回头看,我很高兴这颗昂贵的玻璃珠不是真的钻石,它提醒我远离自己未能完全了解的事情,这个教训真是太便宜了。

第三封信: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不要只是做个观光客--你们要去到不同的人居住的环境,亲眼见识他们怎么生活,跟他们一样的过日子。从地平线开始,往上看这个世界。

     尽可能的旅行并观看这个世界,会让你们的视野扩大好几倍。假如你真想认识你自己和你的国家,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藉由与别的国家和住在那里的人做比较,你将会学到如何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国家和你自己。

     你们的父亲可以很有信心的说这句话,因为我已经环游世界两次。从一九九○年起,我花了二十二个月,骑摩托车游历六大洲。第二次环游世界是在一九九九年,我与你们的母亲花了三年时间,共同驾驶一辆特别订制的宾士车,行遍一百一十六个不同的国家,总共走了二十四万五千公里路。

     我们亲眼见到这些国家的不同人文景观,在旅程中,我们敞开胸襟,尝试所有新奇的东西。我们第一次吃活生生的蛇做的晚餐,厨师在我们的面前宰杀、烹饪,我爱极了。我们开车穿越战区,总是去城市中「最可怕的」地区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我们发现全世界的人本质上都一样,不论肤色、种族、语言、宗教、饮食和衣着,我们发现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惧怕外国人或「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当看过广阔的世界后,你对自己及你的国家理解会更深入。接触到不同的人、体验过不同的世界后,你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认识。你会发现你从来不曾注意的兴趣,从而知道你的长处和短处;你也会发现你过去认为很重要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了不起。

     不要只是做个观光客--你们要去到不同的人居住的环境,亲眼见识他们怎么生活,跟他们一样的过日子。从地平线开始,往上看这个世界。当你观察到一般老百姓的生活,而不只是装饰得很漂亮的景点时,你会不期然的发现使你心中浮现重要问题的一些经验。

     做为你们的父亲,我希望你们自愿成为一个世界公民。有一天,我希望能看到你们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我想到我在旅途中学到的所有东西,现在可以全数传授给你们,我几乎等不及要教你们如何开车、如何看地图──所有那些我父亲教我的东西。我想到那些我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巴西内陆、印度南部、厄立特里亚(Eritrea,在非洲东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义大利属地,现与阿比西尼亚联合成立成为一个联邦)、伊朗、以色列。

     下次环游世界时,我会带你们去看这些地方。你们的母亲和我有打算要搬到上海或西班牙西南部住,或去旁塔厄则提(Punta del Este,乌拉圭东南的海滨城市)或科洽班巴(Cochabamba,玻利维亚中部城市)。

第四封信:研读史哲与心理学

     我要再一次叮咛你们,好好的研究历史,学习世界历史上什么事真的发生了、什么没发生,这会帮助你们了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什么事将要发生。     你们是在二○○三年五月和二○○八年三月出生的,也许现在对你们讲这些好像太早了,但是,有一天我要你们去研读哲学。

     假如你想了解自己以及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就必须学习如何好好的思考;在你能够成就任何事之前,也必须更了解自己。研读哲学就帮助我做到了这件事。现在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智识进程受限于国家文化或宗教。要跳脱这些框架来思考,要独立检验事情的真伪,这才是真正的哲学。研读哲学会训练你去检验每一种概念、每一项「事实」。

     当我在牛津念哲学时,我学得并不好,因为他们老是问我问题,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或是在没人的森林一棵树倒下时是否会发出声音。当时我看不出这些问题的意义,但是后来我发现有必要检视每一个命题,不论它已被多少人接受或证明过。这个寻找其他可能的解释、思考得更深远的能力,将来会对你们很有用。

     我要你们研读历史,从宏观的角度观看世界发生什么事。你们会发现今日为真的事,十年、二十年以后并非如此。在一九一○年,英国和德国的皇室是最亲密的朋友和盟邦;四年以后,两国交战,前所未有的激烈。无论从任何角度检视世界,你会发现十年、二十年以后,每一件事都改变了。

     对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兴趣,将帮助你们观察到,发生在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如何影响到其他国家。一个国家所发生的大事不只影响到华尔街,也会对全球原物料和股票价格、甚至整个世界造成影响。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战争和政治的不稳定可以使原物料的价格上扬,金价也绝对会随之上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不但会驱使金价上扬,几乎所有的原物料也会跟着腾贵。

     在你们到海外旅行之前,我要你们研读目的地国家的历史。没有历史的背景知识,你不可能对观察到的事物有太多了解。你当然可以做个观光客,欣赏不同的景点,但是几个月以后,这样的你,是不会记得去过哪个地方、又看到些什么的。那有多可惜啊!

     这正是为什么我鼓励你们先读历史,再去看世界。

     我要再一次叮咛你们,好好的研究历史,学习世界历史上什么事真的发生了、什么没发生,这会帮助你们了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什么事将要发生。

     要在投资上成功,除了哲学和历史,你们需要学习心理学。情绪会驱使股票市场走向某一个方向。当大众对某则新闻过度反应时,他们要不然是高价买入,要不然就是在不对的时机卖空。很多时候,投资者的心理会加速市场的走向。

     每个人都会惊慌,我自己也惊慌过好几次,在股市赔了很多钱。在一九八○年石油危机后,我已经做过研究,确信石油供过于求,然而,石油的价格继续攀高。油价肯定很快会下跌,所以我就卖空。不久之后,两伊战争爆发,由于全世界都在担心石油短缺,石油的价格开始狂飙。

     我必须承认这是个错误的判断。有人安慰我只是运气不好,但那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已经知道战争迫在眉睫,庞大的军事行动已经展开,宣传机已经启动,而我却没有做好功课。就像个刚出道的生手一样,我急忙买回我赔本卖空的部位,然后在一个高一点的价格时卖出。虽然石油价格真的像我原先预期的下跌了,却是在它继续飙升到高点后才掉下来──那时已经太迟,我早就出清我的部位了。

     如果你们在市场惊慌的迷雾中丧失自己的看法,那就等于在市场上失去金钱。当你们了解心理学后,对自己会有更深的认识。

     把你们俩扶养长大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险。我对可以教你们什么兴奋得不得了,我有好多心得想要告诉你们……

     我父亲教我的一切,我很希望把它再传给你们。我知道把你们俩扶养长大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险。乐乐(罗杰斯大女儿,英文名Happy),当你仍在你母亲的肚子里时,我已经替你准备好一张世界地图及一具地球仪,还有一个小猪扑满。当然,我也会替碧儿(罗杰斯二女儿,英文名Beelander、昵称Bee)准备好。

     我对可以教你们什么兴奋得不得了,我有好多心得想要告诉你们,或许我没办法全部都说完,但是我确信我可以教你们很多东西。我可以教你们投资,教你们如何爱别人,教你们努力去达成你们的梦想,在你们一生中实现它们。我也会与你们分享我从我父亲那里学来的一切,我希望有一天,你们也会与你们的孩子分享这一切。

不可思议的网站

Posted: 2008年11月21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今天对space做了版面改动,顺便把阅读权限改为谁都可以。谁知道被一个http://alphainventions.com./的网站检索,并和其他被检索到的网站一样,放在了页面上被大家看。于是10分钟之内博客的点击量超过了20(以前2周左右的)。恐怖的是要给网站作者发邮件他才给你一个插件来取消你的链接,网站的论坛都被挤爆,赞同的,反对的都很多,看了半天,似乎只有把自己的博客改为私密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改回来了,希望不要出什么问题才好。不过对于想要推广自己网站的,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未命名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看问题

Posted: 2008年11月21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地产忽悠大全,转于qq研究生同学的群里,本是恶搞,可,谁说不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看问题?平凡或者不好的事物,如果能看出他的好,他的潜力来,不也很好么
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
挨著臭水沟——-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私属领地,冬暖夏凉
楼顶是圆的——-巴洛克风格
楼顶是尖的——–哥特式风格
户型很烂———-个性化户型设计,紧跟时尚潮流
楼间距小———-邻里亲近,和谐温馨
边上是荒草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
边上有家银行——紧邻中央商务区
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
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
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惬意
边上有家小卖店—–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边上有个垃圾站—–人性化环境管理
边上有火车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边上什么也没有—–简约生活,闲适安逸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的中世纪定义

Posted: 2008年11月16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全书共分九大部分: 
   
  【第一部分】中世纪文化教育的范畴 
  【第二部分】西欧中世纪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衰落及其原因,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欧洲统一语言的衰亡和方言的兴起 
  【第三部分】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部分】拜占庭文化与教育,重点分析拜占庭文化教育对东欧各国的影响 
  【第五/六部分】东方中世纪文化教育,包括中国中世纪的学校制度、书院制度和科举制度;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唐式教育 
  【第七部分】印度中世纪文化教育,包括印度中世纪文化特点、梵语的演变和佛教教育 
  【第八部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文化教育 
  【第九部分】中世纪世界文化教育的交流情况,对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概述┣▇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王建国谈地图

Posted: 2008年11月15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Bruin:您常常提到地图可以传达大量的信息——一直想让您谈谈如何理解地图和运用地图?

  王建国:很多建筑师都有读图的习惯。读图,可能也是一种爱好,我从小喜欢地理。也收集不同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后来主要为了研究城市——地图作为城市整体形态的载体,表达城市历史的断面,城市形态的格局和它的文化背景。

  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有四种城市地图——

  首先是城市的航片和看似平常的旅游交通图,这种图便于让人把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基本的信息。可以借助地图上道路、水体的格局发现城市在形态上的特征,像南京的城市形态都是和秦淮河水系有关系的,玄武湖、内秦淮、夫子庙、中山路、中华门……构成了“山水城林”的气质,跟北京这样的严整的礼制架构的都城是不一样的。 其次是以“诺利地图”为原型的图底关系地图(有时一些城市也会出这样的地图),它可以辅助我们分析建筑和外部空间的关系。18世纪罗马城市“诺利地图”把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留白,而把城市建筑涂黑,一些公众可达的教堂、神庙或者市场等建筑则表达出柱和墙体等细部。诺利地图的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日后都得到了充分发展。2002年柏林UIA大会发给代表的柏林地图也采用诺利地图——在图底关系的示意图上再标明建筑的名称和相关信息。

  日本著名的卫浴品牌TOTO公司资助出版了《东京建筑地图》和《京都建筑地图》。把城市的区域划定象限,把象限逐步放大到清晰可看出建筑物的基本形状,并且注明建筑师和建成年代,甚至标明乘什么公交可以到达。对应的是一张1:10000的地图,说明其相对位置。这无疑是建筑师和旅游者的工具书。

  再有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方志中的一些地图,比如山川形势图、城厢地图。这些大多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城门、庙宇、衙署等场所被着重强调出来。而密集的民居则往往被忽略不计,河流和道路也是象征性的用两条细线来表示。这有些像城市认知的意向地图。

  Bruin:通过地图可以把握和认知城市吗?

  王建国:了解城市和记录城市需要对城市设计和研究的一些经验。经验告诉我们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些共性的地方,读图比行走于街头巷尾更有可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一个正常发展的城市,每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脉络都会在城市地图上反映出来。 从发展脉络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是比较本质性的。城市的内核,不管是东方和西方的都有。城是一个很重要的脉络,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台阶——可以通过城墙的位置看出来。城墙经过多年发展有可能已经拆除或者不完整存在了。但城墙边界通过认真解读地图应能依稀辨识出来。如果城墙发展成了一条路,必定是一条环路;如果不是道路,比方说维也纳,非常有创意的把城墙的遗址作了一个环形的绿带,形成了老城和新城之间的过渡空间。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或者更早,比方说罗马的城市,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城有一个小小密实的核心(core)和轴向伸展的道路,这是城市历史遗迹最悠久的所在。城市在城墙内发展到密集的极限之后,会穿过城门辐射出道路,在新的(辐射形)道路之间的区域又逐渐被填满——形态学称之为是星形城镇。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自由经济发展,城市对外的贸易交换和市场的形成,首先是在城门周围形成的小小的经济交换的增长点,城市往往就沿着穿过城门的辐射道路向外扩张。依赖水运为主的城市(像很多中国的古城)沿着护城河带形的发展成一系列贸易区。河道在经济上发挥商品运输、信息交换的功能;在军事防御上又是屏障或者说是天然的边界,比方说运河边上的常州,就沿着运河发展成了橄榄形的城市。 假定是标准状况(有山水情况又有所不同),如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历史的断痕,每一个阶段保留下来的建筑和道路格网,能够作为每一个“台阶”划分的依据。从手工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建筑技术和规模是不同的,街区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当城市还建立在步行的基础上,街区的划分可以比较小,因为没有基础管线设施,城市的道路可能是曲折随机的。到了马车时代,交通工具对道路的宽度和拐弯半径有了要求。汽车时代的建筑庞大到占据整个街区。相对来说,通过观察城市形态的密度和形态的完整度能够看出城市的历史。 读图之外,切身的体验的时候也应该到有山或者观光塔这样的高处鸟瞰城市。另外一些重要的滨水视点非常重要,和地面上的观察应该结合起来。

  我在瑞士的时候曾去首都伯尔尼造访,这座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周环以河流。古城里面有三四条贯穿的道路,人在里面走,可以感觉到中世纪城市不规律的道路系统、标志性的钟楼、有轨电车——但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了这条河之后,我爬上一座山,居高临下就很清楚了——地图的平面和鸟瞰的视野对应起来了。 到了下一个层面才会注重一些大型和标志性的建筑物。

  城市和建筑把握的难度不一样的,我过去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城市的难点。因为一座房子或者是一组建筑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界定的,体现在三个方面——范围容易界定;内容功能比较容易界定;调研的工作容易界定。建筑的内容和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同质的,文物或者非文物。城市的复杂性在于不同时代的印痕都犬牙交错在一起。建筑可以相对凝冻成为一个博物馆来保护和研究;但城市是动态发展的,是生活的舞台,始终面对新生和衰亡、发展与保护的巨大挑战,一般是不可能当作“博物馆”来留存保护的。正因如此,把握一个城市就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研究切入点。

为张子「四言」进一解 蔡仁厚教授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今特稍作解释,或者於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1)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
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
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2)
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
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3)
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
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
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
「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平」二字与「太和」一
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
道」,而未能开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
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url]http://www2.thu.edu.tw/~philo/html/issue8[/url]

[1] 张载,既张横渠(1020-1077)。名载字子厚,

陕西扶风人。为二程先生之表叔。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

生以千数,其著作凡而十三卷。因讲学于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

生。屏居南山之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宋史.张载传》)。 有

横渠书院,始建于元朝元贞(元成宗铁木耳,元贞1295-1297。)

年间,占地十余亩。张载墓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凤翔县、横

渠镇、大南大振谷口。
参考资料:http://www.pkucn.com/archiver/?tid-3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