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008 のアーカイブ

卒業

Posted: 2008年3月28日 カテゴリー: 感想
这里准备讲述一个关于毕业的话题,首先追述到2006年7月西安某高校06级研究生毕业,所进行的重大活动有答辩和毕业式,以及宴请师长。特点是毕业式为全校组织,其他的整个准备和实施过程几乎都是本届毕业生以研究所为单位合作完成。在后面将于日本学校毕业相关形式进行比较。先贴几张照片。
P4220002P4220031首先进行了毕业仪式
PICT0058PICT0082接下来一个多月以后张贴答辩海报
PICT0056第二天答辩现场PICT0016答辩完的聚餐
IMG_7683一周后,办理各种手续,拿毕业证,滚蛋了。因为大家都是聚居在学校,也有陆续送别的活动DSC03334
毕业后不知怎么的就来了这里,已经快两年了。离毕业还早,但是因为这里的学校都是在3月底4月初进行毕业和入学,赶上樱花灿烂的季节而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只是旁观者的经历,但也不自觉地想要与我们那边对比一下。

《建筑学研究方法〉读后报

Posted: 2008年3月25日 カテゴリー:
第六章 解释性历史研究
历史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包含在解释性研究之内,和一般意义的定性研究非常类似,每一个案例中,研究者试图收集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尽可能多的证据,然后试图作出解释,建立起整体可信的叙述。评价标准:“统一的历史世界”
四个解释性方法:
1 历史因果解释。由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引申,强调理性建筑法则对形式的支配。仅适用于小范围事件。作者举例,viollet-le-duc的《理性的表达形式》对哥特结构背后的理性因素的分析,也就是说在一系列几何辅助线下,诞生了一个个伟大的哥特教堂。
2 绝对精神的运动的历史。 时代共有的精神形成历史,用来解释建筑风格演变。a 跨时代风格。b 特定时代的风格统一性。c 对作为历史人物的个体和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加富有理论意义的解释其背景。黑格尔美学为代表,作者认为这种观念下,文化不断变化发展,新的文化推动新的物化形式。“公共精神以物质的形式表达自己",从而把艺术按照时间划分阶段可行,任何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艺术品看起来都很类似。探寻公共精神的内容和表达。
3 结构主义。从语言学研究中发端,并类比建筑。每个文化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系统。以一系统有其自身的组织特性,自我饱含,自我调节,自我变化,类似于语言。词语只有处于和其他类似符号相联系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构成语言。以一不需要借助任何系统外的参照物,来自音素联系之外的意义是随意的,只能取决于产生这个意义的人群的认同。思想有天生的能力组织世界,并设计到语言中。建筑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类语言,是思想内部天生的结构导向中生成的。broadbent提出四个精神结构导向;作为人类活动空间的建筑,作为气候调节器的建筑,作为文化象征的建筑,作为资源消耗着的建筑。此结构为历史过程中的建筑形式提供了形成一个普遍评价方法的基础,超越了特殊文化的局限。与建筑相关的另一个观点是思想的内部结构导向可以用看得见的几何方法表达出来,自表面往下,有个连续统一的抽象过程,层次的延伸,抽象的细节减少,力量便大,在组织的最底层,实际和实体的特定结构基本观念 ,涉及法则就与之相关,产生实际的人工制品。例如对于一系列民间建筑运用简单几何规则来解释。
4 后结构主义。仍看不明白,似乎前面都是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决,到了这里就复杂问题复杂化,提供了解决的可能,但不解决。
 
 
4种方法从实践上,存在前后时代的关系,但运用时绝不是后面的一定优先,一定优秀。
现在的理解,要一句话说,那么这四种方法来说,1,机械唯物唯科学的。2,唯心一元的。3,自称系统的。4,忠实记录的。
 
下午在msn上,古建保护研究所上班的z说,研究建筑史的人最起码应该掌握古建筑的细部构造怎么造起来都不知道,怎么谈理论。对此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辩解,仅仅觉得,建筑历史的研究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史。然而在满天飞舞之后最终还是要落回到建筑上面,对古建扎实的基本功又确实是必需的。但整体研究方法是战略,古建筑西部构造则是战术问题。
 
 
*红字部分为晚上加的
Untitled-3Untitled-4Untitled-7Untitled-8
 
 
 
 
未命名以这个图表作为这个自己也不求甚解的主题的最后的补充,期望从哲学大体框架上有个了解和定位,无论多么抽象的理论,最终要落到解释学运用到建筑历史研究这个具体层面上。对哲学的过多追述可能会陷入以空对空的迷茫境界而不能自拔。偶尔过把瘾可以,这辈子,我想大多数人都成不了哲学家,就让我们脚踏实地的开始在方法论层面上工作吧。

与重老师的谈话

Posted: 2008年3月24日 カテゴリー:
回日本以来1周了,第一次去找重老师谈话。站在门口说了半个多小时,基本上是他说,我猜,而研究似乎仍是一团乱麻。他说:研究不只是说一说中国的是这样,日本的是那样。不是每天就2,3个小时就能有所成就。不像30年前把日本的东西介绍到国内就行。要研究方法,研究什么都是次要的。题目太大100年都研究不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而深入下去才是研究。
回国后刚刚觉得论文有点眉目的感觉被这次对话打击殆尽。从新回到敢问路在何方的境界。
未标题-1

毕业式

Posted: 2008年3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与s网友对谈

Posted: 2008年3月23日 カテゴリー: 健康

某天晚上睡觉前在网上遇到某网友,睡意惺忪中乱乱的聊了几句,网友不经意的几句话让人觉得甚是经典,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们对自己越来越挑剔 对工作越来越挑剔,倒是对要跟我们过一辈子的人,最后只留下 老实 贤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