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のアーカイブ

建筑师与时尚(转载)

Posted: 2007年12月26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建筑师与时尚: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http://www.guandian.cn 独眼2007-10-18 17:27:36 来源: [ ]
 

  时尚是很虚幻的,建筑未来是很实际的。建筑物常常因为建造的流程的关系,总是要落后时尚几年,而现在,时尚再不满足于坊间流传,而是要依附于实在的构筑物寻求安全感,如花枝招展的年轻姑娘,向建筑设计业这位本该沉着冷静的大叔频抛媚眼,要求建筑物跟时尚的步调相配合,甚至要超前,争取在十几甚至几十年内不过时。而建筑师们当然也乐意在这如火如荼的时尚产业里分一杯羹。

  像Guy Debord说的那样,资本主义已经过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剩余价值的阶段,进入了景观社会,开始剥削人们的自由时间。我们的自由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取代,而周围的城市变成了充斥着景观符号的时尚世界,大量信息向我们暗示怎样才是符合时尚要求的,然后我们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扔到这个无止尽的时尚黑洞里,只是希望自己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挣扎着想要“得体”。

  时尚是很虚幻的,建筑未来是很实际的。建筑物常常因为建造的流程的关系,总是要落后时尚几年,而现在,时尚再不满足于坊间流传,而是要依附于实在的构筑物寻求安全感,如花枝招展的年轻姑娘,向建筑设计业这位本该沉着冷静的大叔频抛媚眼,要求建筑物跟时尚的步调相配合,甚至要超前,争取在十几甚至几十年内不过时。而建筑师们当然也乐意在这如火如荼的时尚产业里分一杯羹。

  我搭台你表演

  这几年来,Chanel、Apple、Cartier、Dior、Armani等等国际著名品牌纷纷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建筑师,要他们为自己设计位于各个世界流行之都的旗舰店。品牌店的设计,既和一般建筑以功能布局合理、流线清晰为基本出发点有着本质不同,又远远超越了原本商业店面的室内设计要求,更着力在将整栋建筑都幻化为时尚的代言人,变成品牌的标志物。

  在东京的各主要商业街上,品牌旗舰店大有争奇斗艳的意思,它们的占地面积通常不大,却动辄有9或10层,大多采用了简洁的建筑形体,讲究比例,使用单纯而通透的轻质材料作为表皮,与内部结构脱开。内外分离,为日后改变建筑物的外部形态适应时尚变换作了准备。

  去年12月10日开幕的Mikimoto Ginza II就是专卖店设计代表作之一。新店位于银座附近JR有乐町车站附近的十字路口。建筑耗时十三个月,全楼地上9层,地下1层,B1至3层为陈列贩售,4至6层为婚纱美发沙龙,7到9层为餐饮服务用。设计师伊东丰雄将建筑的内部与表皮分开,内部有着极为奢华的商业空间,外皮则更具有御木本“珍珠岛”的品牌特质,不用日本建筑师热衷的白色,而是让这栋建筑在银座或白或灰或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呈现出惊人的浅粉红色,如同被不易察觉的夕阳余晖独照。其实,表皮是用2.5米×5.0米的金属板经过精确的切割焊合而成,所以有人称这栋建筑是“薄肉铁板壁式构造”,粉红色墙壁上开有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窗口,仿佛海底蚌壳开启时咕噜噜浮出的奇异泡沫和纷飞的樱花。

  青木淳为LV做的旗舰店设计,更是将LV的标志logo抽象成一些具体元素,编制成金属网皮,层层覆盖在建筑结构外面,加上灯光的变换,产生了奇妙的品牌宣传效果。

  品牌店毕竟只是一个个小店,可是,仅仅东京这弹丸之地,就汇聚了众多名家,令Chanel用了Peter Marino,Prada委托了Herzog & de Muron,Hermès找了Renzo Piano,Dior选择了妹岛和世。

  时尚早就变成一股不容回避的力量,甚至到了推动城市改造的地步。

  今年,日本完成的最重要的建筑改造,恐怕非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Hills莫属。表参道被称为日本的香榭丽舍大道,以原宿车站为起点,通往明治神宫,从196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画廊、咖啡店在此。1990年代末,明眼人已经发现了此地将成为继银座、青山之后又一个商业区。1998年,安藤忠雄接受了改造表参道同润会青山公寓的委托。同润会青山公寓建于1927年位于东京皇宫附近,是昭和时期现代建筑的代表,历经了关东大地震而不倒,已经成为了一种旧的社会形态、旧的经济体制的象征,如果要妥善的保留其蕴涵的历史感,怎样与新的商业功能相匹配,是改造本身最大的难点。

  另一方面,1999年,Gucci率先在表参道开店,2002年,青木淳设计的LV表参道店也在此落户,表参道果不其然变成了新的时尚商业中心之一。历时8年,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Hills终于在2月11日开幕,当即成为新地标。安藤将原有的同润会青山公寓分为三部分,保留原貌的同润馆,改造为地下3层地上5层的大型商场表参道Hills本馆以及作为住宅使用的西馆,将历史面貌与商业,与居住结合起来,又加入了富于时代感的动画、装置艺术等元素迎合时尚的需要。表参道Hills本馆并不大,内部各类商铺齐全,动线清晰,获得了相当多的赞誉。有人说,表参道Hills的商业成功,代表了一种经济复苏的希望,甚至有着经济学上所谓“带动信心”的作用。

  时尚的较量场,何止东京,巴黎、纽约、香港、米兰,哪儿都不能落后,各个大名牌纷纷向各个著名建筑师抛出了橄榄枝,库哈斯就为Prada做过纽约店,卡迪亚签下Jean Nouvel,安藤也为Armani建了在米兰的秀场。

  偶尔兼职

  据说,在欧洲,建筑师有设计室内家居用品的传统,时至现代,很多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手法、因素也融入到家居用品之中,像密斯·凡·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纳椅、柯布西耶名下有LC2沙发一样。

  不久前,设计了红色花朵构成的“南宁之门”的澳大利亚“丹顿-科克-马歇尔建筑设计事务所(Denton-Corker-Marshal)”在墨尔本举办了“非建筑物品展览”,展出了他们一直以来设计的花瓶、沙发,其中为意大利家居品牌Alessi设计的一系列杯子,让我想起Michael Graves给Alessi做的著名设计。

  我时常以为,建筑师涉足家具或者家居用品的设计,只不过是他们控制欲在作祟,他们希望自己的设计作品保持整体性。可是,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Frank Gehry早已不满足于家具设计,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为Tiffany设计了6个系列150件首饰,其中大量运用了他擅长的暧昧、扭曲的形态,使用了金、银、翡翠外,他还使用了出乎Tiffany意料的木材,包括澳大利亚苦杏、非洲乌木和拉美的红木,首饰的价格从100多美元到6800多美元不等。

  如此这般,凡是涉及到“设计”的,建筑师都可以发挥一番,但已经与柯布西耶的时代截然不同了,建筑师与国际名牌终于一同找到了马太效应最大化的方式,强强联手,他们令有名的更有名,以便达到共同富裕的境界。

  我也来登场

  以前我们听文丘里的讲座,人多得只能站在窗台上,安藤忠雄到了上海,像极了某些影视明星,fans群手举相机夹道欢迎,会议厅更是人头窜动。

  这本身就是一种明星体系。建筑设计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占总量20%的明星建筑师接到全世界80%的订单,得到80%以上的佣金。

  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张永和为施乐做的广告,建筑师们再也不满足于仅仅是搞设计了,他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种资源。这总是令我想起体育经纪人公司的老总给我们讲他们是如何运作体育产业的:体育经纪人从各个国家的少年体育俱乐部里挑选人才,跟孩子们签约,要求他们保证一定的体育成绩,答应在他们成名后负责安排各种活动、广告,许以高额报酬。我有时候就幻想,如果建筑师的明星体系再完善一些,或许若干年后,各建筑学院的楼道里会活跃着一批星探,将有前途的学生从教室里拉出来,把他们包装成日后的明星建筑师。可能早就有人这么干了。

两面

Posted: 2007年12月26日 カテゴリー: Uncategorized
生活被分成这边和海那边两部分,人,也成了两面。一面是在这里的柴米油盐世俗生活,一面是那边的期盼着建筑的,传统的,民族的,时代的研究。是慵懒的世俗后面着那么些许的追求还是相反,貌似光辉的表象掩饰着平庸与惰性。我想,对于国内的朋友们,我已经符号化,对于这边的朋友,我则是生活化。
以前刘老师说,教授不要老把自己当教授看,除了校门,进了家门就不要当教授看了。现代人的人生角色转换比较频繁。。。我喜欢欣赏简单但更喜欢复杂,但是,这个完整的复杂的人是否只有这个人自身了解,另外,他还需要有强大的自控力来不使自己分裂。
 
 
最近以来生活不规律,不知不觉地就开始耳鸣,医院的检查说问题不大。吃药后也似乎好了起来。